地理教师网之地理备课资料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备课资料 > 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天文(9)

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天文(9)

时间:2012-10-27 05:16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143金星 是太阳系中九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来说为第二颗。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为0.723天文单位。我国民间称之为“太白”或“太白金星”。由于它是一颗地内行星,故而有时凌晨出现在东方,为晨星,我国古代称“启明星”;有时黄昏出现在西方,为昏星,我国古代称“长庚星”。自1961年以来,苏联和美国先后发射了14个行星际探测器飞向金星,从而大大增加了人们对金星的认识。金星同地球十分相似,也是一个有大气层的固体球,只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在97%以上,其它还有少量的氮、氩、一氧化碳、水蒸汽、氯化氢、氟化氢等。金星的半径约6050公里,为地球半径的95%;质量约为4.87×1027克,约为地球的81.5%;平均密度约为5.26克/厘米3,相当于地球的95%。金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了强烈的温室效应,使得金星表面的温度高达465—485℃,而且基本上没有地区、季节、昼夜的区别。金星的公转轨道偏心率只有0.007,是一个很接近于圆的椭圆,轨道面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仅3°.4′,接近重合。公转的周期为224.7日。金星是太阳系中唯一逆向自转的行星,自转周期为243±1日。关于金星的内部结构,目前还没有第一手资料,从理论上推算,与地球十分相似,外面一层是主要由硅化合物组成的薄“壳”,中间是主要由硅、氧、铁、镁等的化合物组成的“幔”,内部有一个半径约3100公里的铁-镍“核”。金星上稠密的大气还造成一个奇特的光学现象,即大气折射使接近地平线的太阳光弯曲180°,因此在金星上,即使背向太阳,也可欣赏“日落东山”的奇特景象。与水星一样,金星也没有天然卫星。
144启明星 即“金星”。
145长庚星 即“金星”。
146火星 是太阳系中九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为第四颗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52个天文单位。由于火星荧荧如火,亮度常变,位置不定,令人迷惑,所以我国古代称之为“荧惑”;在古代罗马,因它带有血红色,所以用战神玛尔斯命名。1964年以来,美国对火星发射了多个探测器。此外,苏联1962年以来,也多次发射“火星号”系列探测器。这些探测大大丰富了人们对火星的认识。火星的赤道半径为3395公里,为地球的53%;体积为地球的15%;质量为地球的10.8%。表面重力加速度为地球的38%。火星上也存在着大气,主要成分有是二氧化碳约占95%,氮约占3%,氩为1—2%,一氧化碳和氧约占1%,还有极少量的臭氧和氢,水汽的数量很小、平均约占大气总量的0.01%,而且随季节和位置有所变化。火星表面的平均温度比地球低30℃以上,昼夜温差常超过100℃。火星公转轨道面与黄道面的交角为1°.9,轨道偏心率为0.093,公转周期为687天。火星的自转与地球很相似,周期为24小时37分22.6秒。赤道面与轨道面的交角为23°59′,因此火星上也有四季变化。火星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在两极地区覆盖着白色的极冠,其大小随季节发生着变化。经探测器的多次考察确认,极冠中既有水结成的冰也有二氧化碳凝结形成的干冰,其温度在—70℃——139℃之间。除此以外,火星上还有环形山、火山(其中奥林匹斯火山直径约为600公里,高出周围地面26公里,是太阳系中最大的盾形火山)、峡谷、河床等地理特征。火星内部也有与地球相类似的核、幔、壳的结构。所不同的是,火星的核内几乎全部为硫化铁,很少有游离状铁。火星有两个天然卫星,即火卫一和火卫二。它们是在1877年火星大冲时,被A·霍尔发现的。在太阳系中,火星与地球十分相象,火星上是否有生命,这是一百多年来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近年来,通过行星际探测器的直接考察表明:火星上是一个极其荒凉的世界,那里没有液态的水,大气极为稀薄,又非常寒冷。火星表面没有可以觉察到的植物或动物存在,目前它的外部条件也不适于较高级形式的生命存在。因此,火星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是极其微小的。
147木星 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中最大的一颗,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为第五颗。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为5.2个天文单位。中国古代称“岁星”,西方人用罗马主神“尤皮特”的名字称呼。木星是夜空中亮度仅次于金星的亮星。木星的赤道半径为71400公里,为地球半径的11.2倍。体积是地球的1316倍。质量是1.9×1030克,相当地球质量的300多倍。平均密度很小,只有1.33克/厘米3;重力加速度赤道上为2707厘米/秒2,两极为2322厘米/秒2。木星也有浓密的大气,大气中氨和甲烷的含量比例与太阳大气相似,氦的含量是氢的10%,还发现有少量的碳、氧、铁、硫等。用望眼镜观测发现,木星大气中有一系列与赤道平行的、明暗交替分布的云带。亮的叫带,暗的叫带纹。这些云带的结构复杂,形状、亮度、颜色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些云带可能是凝冻的氨晶体所组成。木星表面还有鲜明颜色引人注目的大红斑,这些红斑有大有小,有的浓艳、有时暗淡,而且还沿一定的方向漂移。因此,目前认为它很可能是巨大的风暴旋涡。大红斑一般寿命很长,小红斑一般仅两年光景。木星公转轨道的偏心率为0.048,轨道面与黄道面的交角仅有1°.3,公转周期为11.86年。木星自转周期,赤道部分为9小时50分30秒,两极地区稍慢,在九大行星中,木星自转周期最快,因此,星体的扁率相当大,达0.0648。木星的赤道面和轨道面之间的交角仅3°05′,也就是说,木星自转轴几乎垂直轨道面。目前已确认的卫星有13个。其中木卫一至木卫四,是1610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发现的。1892年,美国天文学家巴纳德,在木卫一轨道内发现了木卫五。其它卫星是在1904年以来用照相方法陆续发现的,它们都在木卫四以外的轨道上运行。1979年,美国学者宣布发现木卫十四,1980年又有人宣布发现木卫十五、木卫十六,但均未得到进一步的证实。1979年3月4日经行星际探测器发现木星也有光环,外环较亮,内环较暗,由黑色的块状物体组成。
148土星 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为第六颗。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为9.539个天文单位。我国古代称为填星或镇星。古代西方人用罗马农神萨图努斯命名。在九大行星中,土星的大小和质量仅次于木星,占第二位,同属巨行星。它的体积是地球的745倍;质量是地球的95.18倍;平均密度为0.7克/厘米
  本文标题: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天文(9)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beike/42732.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beike/42732.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天文(9)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天文(9)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