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备课资料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备课资料 > 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天文(2)

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天文(2)

时间:2012-10-27 05:16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27黄极 黄道轴与天球相交的两个点叫黄极。它们与黄道之间的角距离为90°,北黄极为+90°(黄道以北)、南黄极为—90°(黄道以南)。黄极与天极之间的角距离等于黄赤交角。
28黄道面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叫做黄道平面,简称黄道面。它是黄道坐标系中的基本平面。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受到其它天体引力的作用,因此黄道面在空间的位置将产生不规则的连续变化。但在变化过程中,瞬时的轨道平面总是通过太阳中心的。
29黄道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天球相交而成的大圆叫黄道。由于黄道面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化,因此严格说来应是:瞬时平均轨道平面(即只考虑长期运动的轨道平面)与天球相交的大圆称为黄道。它是太阳周年视运动的轨迹在天球上的投影。
30黄经圈 通过黄极的大圆称为黄经圈。所有的黄经圈都垂直于黄道。
31黄经 通过春分点的黄经圈与某一天体所在的黄经圈之间的角距离,叫做该天体的黄经。春分点的黄经圈为黄经0°,由此接逆时针方向从0°到360°。
32黄纬圈 在天体上与黄道平行的圆圈叫做黄纬圈。
33黄纬 某一天体所在的黄纬圈与黄道之间的角距离,称为该天体的黄纬。以黄道为黄纬0°,向南北从0°—±90°,黄道以北为正,黄道以南为负。太阳的黄纬为0°。
34二分点 由于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倾斜相交成23°26′的夹角,因此,黄道与天赤道形成两个相距180°的交点,这两个交点称为二分点。太阳沿黄道从天赤道以南向北通过天赤道上的那一点叫做春分点(赤经0°、赤纬0°);与春分点相对的另一点叫做秋分点(赤经180°、赤纬0°)。太阳在每年的3月21日前后和9月23日前后通过天球上的这两点。春分是北半球天文春季的开始,秋分是北半球天文秋季的开始,南半球则与此相反。春分和秋分时,太阳从正东方升起,在正西方落下,而且也只有春分和秋分时,全球昼夜长短才相等。
35春分点 见“二分点”。
36秋分点 见“二分点”。
37升交点 行星或月球的公转轨道与黄道的两个交点分别叫升交点和降交点。行星或月球由黄道以南向北运行时所经过的交点叫做升交点;反之,行星或月球由黄道以北向南运行时所经过的交点叫做降交点。
38降交点 见“升交点”。
39二至点 在黄道上与二分点相距90°的两个点叫二至点。位于天赤道以北的那一点称为夏至点(赤经90°、赤纬+23°26′);与夏至点相对的另一点称为冬至点(赤经270°赤纬—23°26′)。太阳在每年的6月22日前后和12月22日前后分别通过天球上的这两个点。夏至和冬至分别是北半球天文夏季和天文冬季的开始,南半球则与此相反。冬至这一天在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夏至这一天在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南半球与此相反。
40夏至点 见“二至点”。
41冬至点 见“二至点”。
42天体的视运动 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天体本身的空间运动等原因,地面观测者直接观测到的天体运动,称为天体的视运动。天体的视运动有周日视运动和周年视运动两种主要形式。
43天体的周日视运动 由于地球的自转,地面上的观测者所看到的天体,在一个恒星日内,在天球上自东向西沿着与赤道平行的小圆圈转过一周,这种直观的运动称为天体的周日视运动。天体的周日视运动虽然周期相同,但视速度不一,赤纬0°处最大,随赤纬增高而减小,到南北天极为0。不仅如此,从不同的纬度看天体的周日视运动,有不同的运行状况:在北极看,天体以天顶为中心,作与地平面平行的圆周视运动。因此,在那里看来,天体既不升,也不落,永远保持在一个高度。但南半个天球的天体却完全看不到。在南极则与此相反;在赤道与两极之间的地区,天体周日视运动的路线与地平面斜交。有些天体每日上升和下落,有些天体永不上升或永不下落。在赤道上看来,天体视运动的路线是沿着垂直于地平面的圆周,自东向西作周日视运动,所以那里的人们看到天体是直上直下地移动。在这里,同一天晚上,既可以看到天球北半部的天体,也可以看到天球南半部的天体。
44周年视运动 由于地球绕日的公转运动,引起星空中的恒星在一年内向西绕行一周,称为周年视运动。地球每天在公转轨道上向东移动约1°,看起来好象太阳在向东移动。因此,恒星相对太阳来说,每天向西移动约1°,即每夜提早4分钟升起,这样就引起了星空形象的季节性变化,从而在一年内完成向西绕行一周的周年视运动。
45天文单位 日地之间的平均距离为1.496亿(约为1.5亿)公里。我们把1.5亿公里的日地平均距离近似值定为一个天文单位,用它来计量太阳系里天体之间的距离较为方便,如太阳和冥王星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9.5个天文单位。
46光年 光在真空中,在一年的时间内所走的距离叫光年。光年是天文学中常用的距离单位。1光年等于94607亿公里。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半人马座的南门二中的比邻星,它与地球的距离约为4.2光年。目前,人类所能探测到的天体,距离地球约为360亿光年。
47秒差距 计量天体距离的另一种单位。周年视差为1角秒时所对应的距离叫“1秒差距”。1秒差距等于3.26光年,或308570亿公里。秒差等于视差的倒数。例如半人马座比邻星(南门二)视差为0.75″它的秒差距为1/0.75=1.33秒差秒或4.2光年。
48天体系统 宇宙间运动着的天体,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从而形成具有一定层次、并按一定系统进行着有规律的运动和演化,聚而集成特定的天体物质的组合。
49地月系 由于地球比月球质量大得多(81倍),地球与月球相互吸引的结果,使月球不停地围绕着地球公转,地球和月球在一起,在宇宙中形成一个很小的天体系统,称为地月系。月球距地球384400公里,成为宇宙中距地球最近的一个星球。地月系也是至今人类能够直接探索的天体系统。
50太阳系 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所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太阳系。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其它天体均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围绕太阳公转。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绝大部分(99.8%)。其它天体的质量总和只有太阳的0.2%左右。除太阳外,太阳系中的主要成员还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等九大行星,因此太阳系又可称为“行星系”。九大行星都在接近同一平面的近于圆形的轨道上,朝着同一个方向,围绕着太阳公转。这就是行星轨道运动的共面性、近圆性和同向性。九大行星按其性质可以分为三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九大行星所占的空间范围,其半径不到50天文单位。整个太阳系也不过是更大的天体系统——银河系的极微小的一部分。
  本文标题: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天文(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beike/42732.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beike/42732.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天文(2)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天文(2)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