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备课资料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备课资料 > 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天文(15)

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天文(15)

时间:2012-10-27 05:16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纬度 以度、分、秒为单位,表示地球表面某一点所在纬线位置上的数值。地球上某一点的纬度,就是由该地所做的垂直于地面的垂线(法线)与赤道平面的交角。纬度在地理坐标中起着纵坐标的作用。赤道为零度,赤道以北,叫做北纬;赤道以南,叫做南纬。南北纬各90°,南极为南纬90°(S90°);北极为北纬90°(N90°)。南、北极都是一个点。按照纬度高低,把地球表面可分成低纬地区、中纬地区和高纬地区三个部分。由赤道至南、北纬30°的地区为低纬地区;由南、北纬30°至60°地区为中纬地区;由南、北纬60°至南、北极地区为高纬地区。地球以赤道(0°纬线)为界,分为南、北半球:赤道以北(向上)称北半球;赤道以南(向下)称南半球。
北纬 见“纬度”。
南纬 见“纬度”。
高纬 见“纬度”。
中纬 见“纬度”。
低纬 见“纬度”。
南半球 见“纬度”。
北半球 见“纬度”。
经纬网 在地球表面,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的“网”,称为经纬网。利用经纬网上的经度和纬度,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上任何地点的位置。如北京的位置是东经116°19′、北纬39°57′。在国防、航海、航空及其他各项事业上,利用经纬网寻找位置的方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时间 有两种含义:一种含义是时刻,即表示时间的先后或迟早,另一种含义是时段,即表示时间的久暂或迟早。也就是说前一种是起止值;后一种是间隔值。时间的单位是“日”(天)。比日大的时间单位是年、月、是日的倍数。比日小的时间单位是时、分、秒,它们是日的等分。
时刻 见“时间”。
时段 见“时间”。
地方时 地球自西向东不停地自转,不同经度的地方,时刻便产生了差异,这种因经度不同而造成的不同时刻叫做地方时。经度相差一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地方时的计算公式为: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我国最东端与最西端的地方时大约相差4小时零8分钟。
时区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加拿大铁路工程师弗莱明建议,在全世界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以克服地方时繁杂紊乱的弊病。国际会议规定世界时区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标准,向东、向西各跨7.5°,共15°为零时区。从零时区的边界分别向东、向西,每隔经度15°划为一个时区,东、西各划十二个时区,东十二区8西十二区以180°经线为中央经线,各跨7.5°。全球共分成24个时区。时区界线原则上按地理经线划分,但在具体实施中,为了便于使用,往往根据各国的政区界线或自然界线来确定。
区时 随着国际交往的频繁,使用地方时给人们带来许多不便。因此1884年在华盛顿国际子午线会议上决定,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平时为本区共同使用的时间,这种按全世界统一的时区系统计量的时间称为区时,又称标准时。目前全世界多数国家都采用以时区为单位的标准时,并与格林威治时间保持相差整小时数。但有些国家仍采用其首都(或适中点)的地方时为本国的统一时间。相邻两时区的区时相差整一个小时。在同一时区内,区时与地方时相差不过半小时。区时计算的公式是:所求区时=已知区时±1小时×时区差。
标准时 即“区时”。
北京时间 我国幅员辽阔,从西到东跨有东五、东六、东七、东八、东九共5个时区。为了便利起见,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统一采用首都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或东经120°经线的地方平太阳时作为全国各地统一使用的时间,叫做北京时间。北京的地理经度为116°21′,因而北京时间与北京地方平太阳时相差约14.5分。北京时间比格林威治时间早8个小时。
格林威治时间 格林威治子午线上的地方时,或零时区(中时区)的区时叫做格林威治时间,也叫“世界时”。原是采用格林威治的平正午作为一个平太阳日的开始,但在使用中有些不便。因此,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于1928年决定,将由格林威治平子夜起算的平太阳时作为世界时,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格林威治时间。
世界时 见“格林威治时间”。
国际日期变更线 国际上规定,以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这条线既是地球上一天的终结,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日界线两侧日期不同,由东向西越过日界线(即从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反之,由西向东越过日界线(即从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为了避免日界线附近的一些国家或地区不致使用两个日期,因此实际上的日界线不是一条完全沿180°经线的直线,而是在某些地方有些曲折的折线。
日界线 即“国际日期变更线”。
回归年 又称太阳年。即太阳的视圆面中心,连续两次经过春分点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回归年。回归年长365日5小时48分46秒。在历法上所称的年就是以回归年为依据的。
恒星年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经历的时间,叫做恒星年。它只在天文学研究上应用。由于有岁差,所以恒星年比回归年约长20分23秒,为365天6小时9分9秒。
朔望月 也称“会合月”,“太阴月”。是根据月相变化一个轮迴所经历的时间。平均周期为29.53日。它是确定阴历历法日数(29日或30日)的依据。
恒星月 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所经历的时间。为27.32日。朔望月比恒星月长2.21日。这是因为月球不仅绕地球运行,而且伴随地球一同围绕太阳运行。
恒星日 地球自转一周(360°)所经历的时间。也就是春分点(或某一恒星)连续两次经上中天(观测者所在的子午圈)的时间间隔,叫恒星日。这段时间为23时56分4秒。这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 太阳连续两次经过观测者所在的同一子午圈(中天)的时间间隔,也就是平常所说的一天24小时,称为太阳日。太阳日有真太阳日和平太阳日之分。
真太阳日 太阳中心连续两次经上中天所经过的时间间隔,称为真太阳日。由于太阳周年视运动的不均匀性,故真太阳日的长度不一样,一年中最长和最短的真太阳日约差51秒。
平太阳日 因真太阳日的长短不一样。在天文学中,假想有一天体在天球赤道上以均匀速度由西向东运行,这速度等于太阳在黄道上运行的平均速度,这个假想的天体称为平太阳。平太阳连续两次经下中天(观测者所在的子午圈)的时间间隔称平太阳日。亦即一年内真太阳日的平均值,其时间为24小时,它比恒星日多3分56秒。
  本文标题: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天文(15)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beike/42732.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beike/42732.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天文(15)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天文(15)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