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我国地质地震灾害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我国地质地震灾害 > 减轻其他地灾的主要措施

减轻其他地灾的主要措施

时间:2015-09-16 10:24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减轻其他地灾的主要措施

    地震以外的地灾,有不少是与地震有关的,也有不少与地震无关。有关的地灾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它们往往是地震灾害的组成部分或次生灾害,也有的是地震的前兆,如地面变形、地裂缝、崩塌(崩塌也能形成地震)等等。但这类地灾有些又与地震无关,如重力形成的崩塌、滑坡;暴雨(久雨)诱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人类活动导致的地灾也多与地震无关。而一些渐变性的地灾,如荒漠化、水土流失、河湖变迁等一般也与地震联系不大,是由于它们所处地区的地质环境造成的。这些地质环境包括地质、地理、气候、地层、构造、岩土、地貌、水文(地表水、地下水)等等不同条件的不同组合形成的。

    因此,减轻这些地灾的主要措施有一些与对付地震的方法一致,有些则不一样。与防震一致的防治其他地灾的方法,是指那些与地震灾害相联系的,或本身就是地震灾害的组成部分的地灾,那当然在防止地震时已经考虑到了,在此不再重复。

    我们在这里所讨论的就是与地震不一致的方法与措施。

    与地震不一致的地灾,其类型繁多,成因机制也不同。虽然他们都是地灾,但灾害性质不一样,所以防治的方法与措施有相同的、也有特殊的。相同的是他们都是地质灾害,必须采用地质学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加以处理。由于这些地灾的发生(或发育)地区,都有其一定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条件,而且有重复发生的历史,不像地震发生的迁移性(这是构造地震的特点)大,所以更便于用地质调查、勘察的方法进行研究和防止。

    根据近年来的地灾防治工作,已形成了以下一套方法。而这些工作,又是同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紧密结合进行的。基本按照调查勘查、监测预报、防治处理、加强科研、普及知识、建立健全法规几个方面进行。前四项工作要由地质部门进行,而第五、六项则须配合政府部门进行。

 

(一)调查和勘查

 

    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调查和勘查的方法,以求达到:

    ①查明地灾的不同类型、特征、规模、现状。

    ②查明不同类型地灾的成因机制,包括地质环境,即地层、岩土、水文、气象条件、自然和人为因素与地灾的关系。

    ③研究地灾的历史,即研究某一特殊地灾在某些历史时期的发生发展趋势、单发或群发特征、重复发生的历史和可能性,以彻底掌握某地及某种或数种灾害的发生发展规律。

    ④圈定危险区或潜在危险区,并作出综合地灾或特定地灾的不同比例尺(根据需要)的地灾图件。针对某些特殊要求还可以进行专项调查或勘查,作出专项(或单项)地灾图件。

    ⑤根据以上的规律性了解,提出防治规划方案,以作为防治工作的依据。

 

(二)监测和预报

 

    是在调查、勘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对危险区或潜在危险区的某些特定地灾进行长期或一定时期的监测。监测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掌握被监测对象(某一地区的特定地灾目标)的活动规律,尽可能取得可依据的监测数据,进行中长期或短期预报,并作出灾害的可能规模和可能造成的损失的评估,进一步提出具体的防治规划或方案以及工作步骤。

 

(三)预先防治和处理

 

    防治工作做在灾害发生之前,其目的是为了制止灾害的发生,或者是减轻其发生时所造成的损失与伤亡。其内容大致有以下各项,大都是针对灾害的成因机制进行的。

    ①因斜坡或重力因素引发的灾害,应对斜坡进行处理,或削减坡度,或卸去负荷,或完善植被,或对活动体进行锚固、灌浆。对危险区或潜在危险区加以封禁,不准在封禁区内建筑、开矿、堆积矿石、废渣、矿石、沙土等等。

    ②因暴雨、久雨以及地表水渗入、地下水丰足等不良水文条件引发或可能引发地灾的地区,要建筑地表水疏通渠道或水沟,把可能进入危险区的雨水、地表水引向别处,以绕开危险区,防止渗入危险区(如滑坡体、滑面、地裂缝等),同时用抽水、引水的办法把地下水抽干。由于抽取地下水及其他地下液体如卤水、石油等引发的地灾则应控制抽排量,或补充地下水等。由于植被的破坏导致的地灾如沙漠化、水土流失等,则应尽量恢复植被,禁止滥砍滥伐、垦殖等。因其工程活动可能引发的地灾,则应合理规划、谨慎从事。

    所谓处理,是对已经发生地灾的地区的致灾土石体进行处理,恢复生活、生产秩序。

 

(四)加强科研和普及地灾知识

 

    前者是提高专业人员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水平的需要。因为地灾的研究与治理,在我国起步较晚,有许多方面还落后于一些先进国家。这就要求加强科研,迎头赶上世界水平,更好地减轻我国地灾损失;另一方面则是群测群防的问题。我们在工作中发现有许多地灾的发生,与普及地灾科技有关,有些地灾之惨重也与之有关。比如,明明是滑坡体,却在滑坡体上进行开发、建筑、居住,或在可能产生崩、滑、流灾害的陡坡下面开矿、建厂。在水库下游的季节性河流或干涸河流的河滩上建厂、建房并形成村庄、市镇。一旦灾害发生,这些地区的人民便首当其冲。当然,这也与遵纪、守法有关,这是另一范围的问题了。所以,要求人民遵纪守法,要求政府健全法制,并严格执行。

    上面所提出来的几方面的工作,是对任何地灾,不论是突发性地灾,还是渐进性地灾都可以也必须做到的。如果要认真治理好地灾,可能还须增加不少内容。

 

(五)实例

 

    关于规划开发地区的地灾预测和预测步骤问题,现介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制定的表、图各一于下:

    关于城市区域地壳稳定性的评价研究,近年来,深圳市做得较为深入和有代表性,故特向读者推荐。

    深圳市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研究主要包括:

     1.介质稳定性研究

    ①岩体稳定性研究。整体状坚硬岩浆岩组;厚层坚硬变质岩组;薄层硬质变质岩组;厚层状硬质沙砾岩组;薄层状软质沙夏岩组;碎屑状软硬相间构造岩组。

    对于这些不同的岩组都须分别研究它们的岩类岩组的划分、岩性组合、结构特征、岩体完整性系数、饱和抗压强度。

    ②土体稳定性研究。沉积土体稳定性:包括卵石、砾石土类;沙土类;粘性土类;软土类;饱和粉细沙类。

    风化土体稳定性:包括球状风化土石组;槽状风化土石组;花岗岩风化土组;变质岩风化沙质粘土、亚粘土组;火山岩风化土组。另外,还有人工堆积土石类。

    对于各种沉积土体和人工堆积要研究它们的颗粗级配和标贯击数。对于沉积土体和风化土体都要研究它们的含水量(%)、孔隙比、液性指数、塑性指数、压缩系数、压缩模数、容许承载力。还要用物探、钻探、声波测井、浅层地震、工程地质测绘、岩土力学测试。在这些室内外的工作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介质稳性评价与分析,并编制综合工程地质图、岩土工程地质图、沉积土体工积地质图、风化土体工程地图等。

     2.构造稳定性研究

    ①构造活动性研究。包括地质时期构造活动性研究;挽近时期构造活动性研究;人类历史时期构造活动性研究;构造现今活动性研究。

    要全面了解以上情况,就必须进行构造地质调查;深部构造探测;构造地形变编图;断层位移测量;微地震测量;地应力测量;构造应力场模拟实验;地史地震分析。而对于人类历史时期,仅进行历史地震分析是不够的,还必须广泛收集本地区历史时期曾经发生过的各种地灾史料,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沿江、河、湖、海地区还要分析有关洪水灾害、风暴潮等灾害史料。

    然后在以上所有工作的基础上,结合现今地应场的研究,作出构造稳定性评价与分析,编制出构造现今活动与地应力图、构造分区图等。

     3.地面稳定性研究

    主要是查清所有导致地面失稳的因素:海岸侵蚀堆积,泥沙运移情况;风化剥蚀;水土流失;崩塌、滑坡、泥石流情况;岩溶洞穴的分布规律;地下水对混凝土的侵蚀;人类活动影响等。要做好这些工作,还必须进行遥感地质测量;地貌地质测量;海岸带工程地质测量;水文地质测量;地下水监测;人类活动影响调查分析。并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作出地面稳定性评价与分析,编制出地貌类型及外动力地质图和水文地质图。

    此外,深圳地区还进行了区域地壳稳定的评价与分区,作出了1∶100万广东省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与分区(图);1∶20万深圳市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与分析(图);1∶5万深圳经济特区稳定性评价与分区(图),提出了城市建设的有关建议与对策,以供城市建设与发展规划之用。

    从以上的研究程式可以看出深圳的地壳稳定(包括地面稳定性)的研究,是目前比较典型的成果,对于研究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地质区的防治研究都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从表8-7和图8-4可以看出我国90年代初期关于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测、预测等方面的工作所达到的新水平。


  本文标题:减轻其他地灾的主要措施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dizai/10442.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dizai/10442.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减轻其他地灾的主要措施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减轻其他地灾的主要措施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