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课程改革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课程改革 > 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结构(6)

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结构(6)

时间:2010-05-30 15:59 来源:未知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 (二)关于学分制管理与高中课程结构

?  1.学分制的含义

?  学分制于1894年产生于美国哈佛大学,它是在实行选课制的基础上产生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的能力、素质存在着差异,不能按同一僵硬的模式培养,应该扩大课程科目,允许学生有充分的选择范围,自主安排自己的学程,于是选修课随之兴起。选修课蓬勃兴起遇到的新问题就是如何计算学生毕业取得学位所必须完成的学习量,这样学分制应运而生。学分制是相对于学年制而言的。学年制是指在一年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课程和学业,即按学习年限来计算学生的学习量。学分制则是以学分计量为单位,以取得所选课程的总学分作为毕业的标准。

?  学分制又可以分为学年学分制和完全学分制。学年学分制指学校不改变学习年限,只是在教学管理上采用学分制方式,这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学分制,是我国计划经济的产物;完全学分制是根据学生所学总分达到或超过规定毕业学分作为毕业的标准,或是提前毕业,或是延期毕业,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目前,我国高中的学分制大都属于学年学分制,只有较少的几个学校实行了完全学分制。

?  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在不同范围(大学或延伸到高中)、不同程度(指选修学分比例的多少)地采取了不同形式(全面学分制或学年学分制)的学分制。其中,西方国家大多实行的是完全学分制,而东方国家大多实行的是学年学分制。我国在民国时期模仿美国,在高校普遍推行学分制。解放后,我国受计划经济体制制约,模仿前苏联,一律实行学年制。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学年制已不能适应社会对复合型及多样化人才的需求,因此,在高校实行学分制已成为大势所趋。早在1978年,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一批高校率先实行了学分制,经过20多年的摸索,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均实行了学年学分制。

?  2.我国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要采用学分制的原因

?  2003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规定:“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课程由必修与选修两部分组成,并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它规定三年高中的总学分为144分,其中必修学分为116,剩下的28个学分为选修学分,占总学分的14.9%。

?  学分制是一种积极的教育哲学,它既能考虑到所有学生共同的教育质量,用毕业学分、领域——科目——模块学分要求的方式表示,又能照顾到个别差异,通常用最低毕业学分、领域最低——最高学分、科目最低——最高学分来体现,这样就能实现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程度或种类)的课程,每一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学分结构,真正体现了“让课程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课程”的教育思想。它要求学校不仅要关注容易获得学分的绩优学生,而且要关注不易或难以获得学分的绩劣学生,必须承担诊断、补救与协助的职责,也就是说,“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学校必须要完成比以前更多的工作,提供比以前更复杂的、更适应的课程,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承担学校教育的责任。学分制是随选课制而来的。学校按照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提供丰富而多样的课程,就产生了学生选课制;选课制的到来必然引起课程管理制度的变革,客观上要求采用学分制,否则就会导致个人兴趣主义、课程不均衡、课程不连续、共同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按照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的原则,将为高中学生提供100多门可选择的课程,这为每位高中生设计自己的课程方案、规划自己的高中生活、选择自己的课程之旅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因此,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我国普通高中全面实施学分制势在必行。

?  总的来说,学分制是反映学生在学校课程方面发展历程的一种课程管理制度,也是衡量学生在课程方面的经历和发展水平的一种课程评价制度。它以量化的分值方式,通过学分来记录学生在相应的课程领域的成长经历以及所达到的发展程度。学分制的实施方式很多,考虑到我国教育资源有限、学校规模与班额太大、学制的相对稳定以及高考、大学录取等的配套政策跟不上,目前暂采用学年学分制。

?  3.我国高中学分制的几种模式

?  1990年,原国家教委颁布了普通高中教学计划,规定学校设置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三类课程,在这个基础上,我国高中开始逐步试行学分制。2001年6月7日,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其中明确规定在高中试行学分制管理。目前,全国各地部分高中纷纷进行学分制改革的实验,其中实验比较成功的有南京市金陵中学、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上海市大同中学、上海市大境中学等。这些学校在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实行高中学分制的模式,对它们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获取一些经验和教训。

?  上海市大同中学学分制模式——学时学分与奖励学分并行。1995年,大同中学率先在上海设计与试验实施高中学分制管理方案。学分为学时学分和奖励学分两部分,对所有课程和军训、学工学农、劳动、定点定时的社会实践活动的“量”和“质”进行“统一度量衡”,规定学生取得必要的最低学时学分,奖励学分不封顶。学时学分以学生根据课程计划必须达到要求的教育、教学量为基本评价指标,与学校现有的课程分类相配套。也就是说,学时学分是用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是否达标的指标。学时学分又包括必修课学分、选修课学分和活动课学分。为了使学分制的评价指标全面反映出学生在完成课程规定的学科知识、能力掌握与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基本要求时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以及学生在自主积极获得知识与技能、学习与活动能力等深广度上个性特长发展的差异,大同中学设置了奖励学分。奖励学分通常不超过学时学分的20%,对学有特长的学生可以酌情增加。奖励学分的设立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学多学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激励学生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开发创造性潜力。大同中学高中学分制在内容上具有全面性,在结构上具有多元复合性,在奖励上也体现了差异性和个性化。在保证学生基本学习“量”的同时激励学生提高学习的“质”,这种做法是值得借鉴的。

?  上海市大境中学学分制模式——基础学时学分+发展变化学分+特长特色学分。大境中学将学生的学分分为三个部分:

? (1)基础学时学分(基础学分):即学校课程中规定学生必须获得的最低学分。反映了学生的基础学习总量和学习经历,着眼于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

? (2)发展变化学分(发展学分):在学校中体现多元学习质量的学分。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状态及学习变化和发展潜力,着眼于学生发展性学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发展变化学分包括学习行为学分、学习状态学分和学习变化?学分。?

?  (3)特长特色学分(特色学分):学校教育目标内认定的体现了学生在各类竞赛和评选中参与程度及成果的学分。反映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着眼于创造性学力的培养,对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大境中学的高中学分制模式兼顾学生的基础与特长,结合学生静态的水平与动态的发展,照顾到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文标题: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结构(6)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kegai/13414.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kegai/13414.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结构(6)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结构(6)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