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课程改革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课程改革 > 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

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

时间:2010-05-30 15:55 来源:未知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第三节  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
 
?  一、普通高中教育培养目标的历史回顾

?  理解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既要考虑历史的继承性,也要考虑时代发展的现实性。反观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培养目标,对于理解我国现行的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 (一)20世纪80年代中国普通高中教育目标

?  1985年5月,中国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个文件指出了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国民素质,多出人才,快出人才,提高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具体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品质,逐步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和人生观,立志为人民服务,使学生学好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使学生身心得到正常发展,具有健康体质,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初步掌握一些劳动技能。”

? (二)20世纪90年代中国普通高中教育目标

?  为进一步深化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1996年3月,国家教委颁布普通高中教育目标,具体内容如下:(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具有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甘于奉献的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礼貌行为;具有分辨是非和自立自律的能力。(2)培养学生掌握现代社会需要的普通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具有自觉的学习态度和自学能力,掌握现代社会所需的学习方法,具有创新的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要技能。(3)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和习惯,使他们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身心健康的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观念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一定的应变能力。(4)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具有基本的技术意识和初步的择业能力,具有一定的劳动技能和现代生活技能。

?  20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的培养目标是根据高中生身心特点,把教育目的具体化,提出对学生在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心素质等方面的质量要求,具有全面性、基础性和时代性。这一培养目标基本上是立足于为社会主义培养人才的,充分体现了普通高中教育的一般功能。随着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影响的扩大,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求基础教育内在价值的统一性已成为人们关注的课题,个性化教育则是这种统一性的表现形式。普通高中阶段需要通过课程的多种方案给学校带来更多的课程与教学的自主性,并开发校本课程,增加高中阶段自我选择课程的比例,以求达到教育个性化的目的。

?  二、普通高中教育培养目标确立的基点

?  人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应该是确定培养目标最基本的出发点。社会需要和人的自身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不是抽象的,人的发展和人的价值的实现都不能脱离具体的社会现实条件,不能不受社会要求的制约。但是,每个人又是一个独立的精神实体,有其自身的价值,有其内在的发展需求,离开了人的个体的发展,教育也会失去意义。因此,要全面地研究和把握确定培养目标的依据,寻找准确的基点。

? (一)时代发展的要求

?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作为一种潮流已延伸到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世界正在成为一个联系日益紧密的整体。全球化的趋势也使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产生了一系列问题,需要人们正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学会生存”、“学会共存”的理念,希望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了解自己和他人,尊重不同的文化,促进相互的理解,以求实现彼此之间的和睦相处与协调发展。这是对原来教育目的的一种充实与丰富。反应在具体的教育目标上则表现为要提高学生的公民素质,培养“世界公民”的意识,即立足于更宽广的角度考虑学生的培养目标。

?  伴随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科学和技术全球化同步出现的是知识的全球化、文化的全球化。在这种背景下,个体获得信息的能力、信息的交流与共享的能力及对“地球村”事物的管理和参与能力尤为重要。这些能力的获得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不断的学习。未来的社会也是一个学习型社会。在学习型社会里,教育从传授知识向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养成终身学习能力转变。学生学习的内容不单是书本上的知识,而要学习认知、学习做事、学习共处、学习生存和发展。普通高中学生的培养目标要考虑社会发展对学生的要求,以使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如何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技能以及与人相处的技能,形成健康乐观的心态将是考虑高中培养目标的一个起点。?

? (二)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征

?  在确立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时,要考虑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实际特点。与小学生、初中生相对照而言,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他们正处于少年期向青年初期过渡阶段,身心逐步趋于成熟。高中生的独立性、自主意识进一步增强;观察力、注意力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思维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具有更高的抽象性,已能逐步摆脱具体经验的限制,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判断,独立思考和鉴别能力进一步增强,感情世界日趋丰富和复杂;对自然界和社会有初步的总的看法,具备了形成世界观的思想基础。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中的各项要求,既要适应,也应该能促进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个性的发展。

?  (三)普通高中的性质和任务

?  任何层次和类别的学校,其培养目标总是同学校所处层次和所属类别的特殊性相联系的。普通高中培养目标的各项要求,要与其性质和任务相吻合。普通高中阶段的学校教育仍然是基础教育,担负着进一步扩大和加深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为学生日后步入成人社会而承担起个人的生活责任作准备的重任。这阶段的教育目标不是单纯地为高等院校输送合格新生,也不是为了培养劳动大军的后备力量,更不是二者的简单相加。高中教育首先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阶段,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服务于某一个既定的目的的工具。

?  三、新课程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及解析

?  高中阶段的培养目标应随着社会发展及人的发展的要求而调整、变化。我国普通高中教育顺应了教育民主化和大众化的潮流,重新确立了普通高中阶段的培养目标。新的培养目标重点突出了加强学生的基础学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及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  (一)新课程方案中的培养目标

?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规定,普通高中教育应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所确定的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并特别强调使学生:

?  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和愿望;

?  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社会责任感;

?  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

?  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
  本文标题: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kegai/13412.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kegai/13412.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