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 基础教育阶段研究性学习目标(3)

基础教育阶段研究性学习目标(3)

时间:2010-12-17 13:02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1.3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目标
高中生精力充沛、善于思考,具有一定的活动能力,无论是体力或智力,都处在蓬勃发展的时期。他们的生理发育已基本成熟,智力发展已接近大人;其智力活动仍带有明显的随意性,意义识记已占据主导地位。研究表明:在高中阶段,学生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进一步发展,求异思维则明显地优于求同思维。也就是说,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以求异思维为主要成分,求同与求异思维协同发展的新阶段。
根据高中生的这些特点,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目标主要有以下几项:
1.3.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常常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广泛搜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科学的结论。学生在这种类似于科学工作者课题研究的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亲身的体验,产生积极的情感变化,从而形成比较持久的探求知识的欲望和研究问题的兴趣、热情,以及较强的实践、探索和创新的欲望,巩固和发展科学研究所必需的良好心理素质。
1.3.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通常是围绕某一实际问题而展开的,其中问题的选择、资料的搜集、假说的形成和验证,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和展示,学习和掌握了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激活各学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3培养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工具和技术,包括计算机、网络,以提高调查和实验的水平,有效利用各种途径,广泛获得信息,学会对大量的信息分析和判断,思考整合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学会应用逻辑的方法和信息建构或修改对事物的科学解释,对已有的科学解释进行客观的评估。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1.3.4学会分享与合作
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小组合作研究是经常采用的组织形式。课题研究的成效,往往取决于小组成员间合作的好坏。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合群意识、团队意识,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与沟通,有较强的人际沟通技能,在研究中提高学生的共处能力。学会欣赏他人的思想和成果。
1.3.5培养科学的态度和科学道德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崇尚科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确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态度,坚定执着、持之以恒的科学探索精神,敢于不断求新的创新精神和一定的科学批判的能力。养成尊重前人劳动成果的习惯。
3.3.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形成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关心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自觉维护社会进步、敢于承担社会义务、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积极人生态度。


  本文标题:基础教育阶段研究性学习目标(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tansuo/22040.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tansuo/22040.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基础教育阶段研究性学习目标(3)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研究性学习目标(3)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