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 基础教育阶段研究性学习目标(2)

基础教育阶段研究性学习目标(2)

时间:2010-12-17 13:02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1.2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研究性学习目标
初中生观察积极主动,但精确性不高,意义识记开始占优势,对具体材料识记的指标仍然高于对抽象材料识记的指标。抽象思维开始占据主导地位。由于初步掌握了比较系统的科学知识,能够理解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的一些比较复杂的关系和联系,他们开始用批判的观点看待周围的事物,但还很不成熟,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研究表明:初一、初二学生的求同思维优于求异思维,而从初三开始,求异思维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并超过求同思维。根据初中生的这些特点,义务教育阶段7__9年级的研究性学习的具体目标主要有以下几项。
1.2.1获得亲身参与探究活动的体验
研究性学习强调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亲历问题探究的实践过程,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体验,激发起思考社会、自然、人生问题和创新的兴趣和欲望,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养成尊重前人劳动成果,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1.2.2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备从生活的观察与思考中发现并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的能力,广泛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得出恰当结论的能力,展示和交流探究过程、成果和心得的能力。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流程和方法。
1.2.3培养搜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在一个开放性的环境中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采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恰当地利用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主动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
1.2.4学会合作与分享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课题组成员之间必须学会相互理解、彼此尊重与信任,学会互相帮助和支持,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和成果,使同学之间建立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养成乐于合作的团体精神。在课题组合作学习与社会方方面面的联系中,通过社会调查、访谈、请教专家、外出搜集资料等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往技能,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1.2.5养成科学态度与科学道德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认真踏实,坚定执着,不弄虚作假,实事求是的态度去争取成功。学会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与成果,客观地评价他人。基本确定“崇尚真理、尊重科学”的意识,基本上形成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1.2.6增强公民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类的意义、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利用科学促进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本文标题:基础教育阶段研究性学习目标(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tansuo/22040.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tansuo/22040.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基础教育阶段研究性学习目标(2)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研究性学习目标(2)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