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演讲发言
当前位置: > 范文大全 > 演讲发言 > 在全县教师节庆祝大会上的发言稿(2)

在全县教师节庆祝大会上的发言稿(2)

时间:2010-09-09 05:57 来源:未知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二、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各级各类学校都要积极探索,全面推进。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宽松的条件,克服那种只重视智育、轻视德育、体育和艺术教育,智育又只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的倾向。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依法保障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生的发展的基本权利,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改变那种只重视升学有望的学生的做法。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特殊重要的地位来认识。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宽松的环境。要切实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于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广大教职工在精心培育人才方面负有特殊的责任,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平等待人,更要善于发现和开发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创造性品质。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努力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要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推进教研、教改步伐。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积极性。要建立健全德育工作的各项制度和阵地,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课堂主渠道和学科教学的渗透作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卓有成效地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社会公德、纪律法制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坚持以人为本,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新形势使教育工作面临新的任务,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现代化教师队伍,是我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一是要尊师重教。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各级党委、政府要要进一步带头尊师重教,认真贯彻落实《教师法》,依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努力改善教师生活条件,切实解决好教师住房难、就医难等实际问题,多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各级各部门和单位及社会各界都要不断提高思想觉悟,为教育的发展多尽一份心,多出一份力。二是要加强师资培训。在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的新时期,教师的培训越来越重要。广大教师要切实树立起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思想,以全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以及丰富的业务知识和娴熟的业务技能,迎接素质教育和国内外新形势的挑战。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多为教师参加培训学习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各级党委、政府在这方面要全力支持,舍得投资,把教师培训经费纳入当地的财政预算,拨出专款搞好教师培训工作。三是要加强师德建设。师德不仅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是教师的育人之本,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面对党和国家的关心和爱护,面对全社会的尊重与爱戴,面对新时代的要求,广大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重任,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与厚望,时时、处处、事事以身作则,自尊自重,为人师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工作实绩塑造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各学校要充分认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师德水平。
  同志们,教育是决定未来的事业,教师是塑造未来的职业。依靠科教振兴无棣的重任已历史地落到了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肩上,任务光荣而艰巨,意义重大而深远。希望全县教育战线上的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继续发扬默默耕耘、不畏艰辛、开拓创新的奉献精神,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认真学习,勤于钻研,扎实工作,为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再创佳绩。同时,也希望各级各部门和单位及社会各界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和厚爱教育,共同为我县教育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祝各位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节日愉快!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在全县教师节庆祝大会上的发言稿(2)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在全县教师节庆祝大会上的发言稿(2)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