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中国自然地理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中国自然地理 > 我国海底矿产资源

我国海底矿产资源

时间:2011-01-29 15:24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第三节   海底矿产资源

我国近海矿物资源主要是两类,一是石油和天然气,二是滨海砂矿。

一、石油和天然气

海底石油和天然气,是有机物在缺氧的地层深处和一定温度、压力环境下,通过石油菌、硫磺菌等分解作用而逐渐形成,并在圈闭中聚集和保存。规模巨大的海底油气田,常常与大陆沿岸区年轻沉积盆地内的大型油田有联系,在地质史上同属于一个沉积盆地或是其延伸部分。中国近海广阔的大陆架是大陆延伸在浅海的部分,它们既有长期的陆地湖泊环境,又有长期的浅海环境,接受了大量的有机物和泥沙沉积,形成了数千米至1万多米厚的沉积层。其油气资源之丰富,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见的。

四十多年来,采用地震、重力和磁力等勘探方法,在我国近海完成了100多万平方千米的石油地质调查,已发现了16个沉积盆地,已知规模大、油气远景好的有7个:

1.渤海油气盆地,面积8万平方千米,是大港、胜利、辽河油田的向海延伸部分,沉积厚度在一万米以上。渤海是整个华北沉降堆积的中心,深厚的沉积对油、气的生成极为有利,而隆起构造和断裂构造,又完成了油、气的运移和聚集,形成了油气构造。现在共发现了21个具有商业开采价值的含油气构造。

2.南黄海油气盆地,面积8.7万平方千米,是苏北含油气盆地向海延伸部分,沉积地层厚5000多米。盆地内有30多个二级构造,28个含油构造。此外,北黄海东南部有第三纪的含油气盆地。

3.东海油气盆地,面积46万平方千米。一些海底沉积岩厚度在万米以上,含油构造成群成带。该盆地由西、中、东三部分组成,西部面积约26万平方千米,仅其中的“浙东长垣”构造带,面积就有5000平方千米,是我国最大的含油地质构造带。八十年代,东海石油探井中已分别获得工业油流和天然气流。

4.珠江口油气盆地,是南海北部大陆架最大的沉积盆地,面积15万平方千米,总体呈北东东走向。沉积厚度一般数千米,盆地中心一万多米。下第三系渐新统和上第三系中新统泥岩中有良好的生油层、盖油层和200多个储油构造,有的面积达数百平方千米。具有很好的油气储藏。已为包括单井日产千吨以上的一系列探井的大量喷油所证实。

5.北部湾油气盆地,面积4万平方千米。盆地呈北东东走向,为加里东基底上发育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新生界地层最厚可达8000米。上、下第三系地层中已发现有丰富的油气显示,此外,在石炭纪灰岩中也获得工业油流。现已完成了15,000多千米的地震测线及多口探井,其中有一些是高产井。

6.台西南盆地,位于台湾浅滩以南,西北以澎湖—台湾浅滩—东沙隆起与珠江口盆地隔开。基底推测为中生界,新生界沉积层厚度近9000米。1974年台湾石油公司已钻探到具工业开采价值的天然气,该盆地亦是含油气远景较好的地区。

7.莺歌海和琼东南油气盆地。莺歌海盆地面积6万平方千米,呈北西走向,可能是红河断裂向东南海上的延伸部分。盆地在寒武系变质岩基底上沉积了从下白垩到上第三系的岩层,沉积厚度从7千至1万米,尤以第三系最厚,盆地中发育有成排的背斜构造,可能成为良好的油气圈闭。由于断裂带的活动,一百多年来海面上发现40多处油气苗,目前还在不断冒出油气。经勘查具有石油和天然气远景,钻探已见油气。琼东南盆地,位于海南岛南部海域,呈北东走向,分别连接莺歌海盆地和珠江口盆地,构成一个向南凸出的弧形大拗陷。盆地新生界地层厚约万米,主要为上第三系。在渐新统和中新统海相砂岩中已钻探获油,在海相砂岩中已获日产几十吨的高蜡、低硫。轻质的原油,远景见好。

此外,在我国海域中还发现了冲绳、台西、管事滩北、中建岛西、巴拉望西北、礼乐太平、曾母暗沙等含油气的沉积盆地。

海洋石油开发是资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事业,因此要继续实行对外合作勘探开发的方针,引进国际上的资金和技术,并逐步加强自营开发。同时要大力加强海洋石油科学技术的研究。我国近海含油气盆地的地质构造复杂,勘探工作难度高,油气富集规律尚未很好了解。需要运用高科技手段,掌握地层构造和油气的生成、运移、富集规律,进行油气资源综合评价,完善服务体系,和实现规模开采。
  本文标题:我国海底矿产资源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zhongzi/24110.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zhongzi/24110.html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我国海底矿产资源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我国海底矿产资源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