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3)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3)

时间:2010-12-17 13:14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1.2" 研究性学习 " 课程与学科课程关系
  要想理解 " 研究性学习 " 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首先需要明确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 " 研究性学习 " 与作为一种课程的 " 研究性学习 " 的联系与区别。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 " 研究性学习 " 是指教师或其他成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 研究性学习 " 是与 " 接受性学习 " 相对的一个概念。就人的个性发展而言, " 研究性学习 " 与 " 接受性学习 " 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是必要的,在人的具体活动中,两者常常相辅相成、相反相成、结伴而行。之所以在我国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强调 " 研究性学习 " ,并不是因为 " 接受性学习 " 不好,而是因为我们过去过多倚重了 " 接受性学习 " ,把 " 接受性学习 " 置于中心,而 " 研究性学习 " 则往往被忽略。强调 " 研究性学习 " 的重要性是想找回 " 研究性学习 " 在课程中的应有位置,而非贬低 " 接受性学习 " 的价值。作为一种学习方式, " 研究性学习 " 是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的。

  作为一种课程, " 研究性学习 " 课程 是为 " 研究性学习方式 " 的充分展开所提供的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具体他说,是在课程计划中规定一定的课时数,以更有利于学生从事 " 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 所以, " 研究性学习 " 课程是指向于 " 研究性学习方式 " 的定向型课程。
  既然 " 研究性学习方式 " 已经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为什么还要设置 " 研究性学习 " 课程?由于我国基础教育长期以来,是分学科课程结构和 " 讲解式教学 " 、 " 接受性学习 " ,教师往往把教学理解为讲解知识、技能、概念、原理,学生往往把学习理解为习读、模仿和做题,这种强固的习惯势力会成为 " 研究性学习方式 " 有效渗透的强大阻抗。为使 " 研究性学习方式 " 尽快深入人心,有必要设置专门的 " 研究性学习 " 课程。再者,即使各门学科有效渗透了 " 研究性学习方式 " ,也有必要设置 " 研究性学习 " 课程,因为各门学科往往局限于本学科的知识体系、逻辑体系从事探究活动, " 研究性学习 " 课程则强调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综合运用学生所有的知识对学生自主选择的问题进行跨学科探究,以获取学生自己的结论。因此, " 研究性学习 " 课程超越了学科的视界,立足于每一个完整的人的整体的生活。
  " 研究性学习 " 课程与学科课程存在本质区别: 学科课程是基于或主要基于学科的逻辑体系而开发的,掌握必要的体现于学科中的间接经验是学科课程的直接目的; " 研究性学习 " 课程则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它以获取关于探究学习的直接经验、发展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直接目的,以个性健全发展为根本。
  " 研究性学习 " 课程与各门学科课程也存在内在联系: " 研究性学习 " 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运用于 " 研究性学习 " 课程中,也运用于各学科课程中; " 研究性学习 " 课程中所获得的直接经验与学科课程中所获得的体现于学科中的间接经验,两者是交互作用、相辅相成、相反相成的。
  在实践中,处理 " 研究性学习 " 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可从三方面入手:第一,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 " 研究性学习 " 课程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第二, " 研究性学习 " 课程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第三,在某些情况下, " 研究性学习 " 课程也可和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妥善处理 " 研究性学习 " 课程与各学科课程的关系,既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课题,又是一个富有创造性和艺术性的课题。


  本文标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tansuo/22046.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tansuo/22046.html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什么是研究性学习(3)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什么是研究性学习(3)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