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 研究性学习目标的构成要素(2)

研究性学习目标的构成要素(2)

时间:2010-12-17 13:04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2 特定的育人目标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是指通过一定学段的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的基本素质充分而各有特色地发展所能达到的基本标准。它是人们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学校的培养目标、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对研究性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做出的预见性反映。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在总体上受教育总目标的制约,要反映国家的教育性质和发展方向;同时它又必须体现其课程特点,与其他课程的目标有所不同。研究性学习就是规避学科课程目标中缺陷,构建特定的育人目标。它是构成研究性学习的首要成分,它是根据中小学各学段的培养目标和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确定的,其目的在于充分而有特色地发展学生的基本素质。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不在于向学生灌输和传授多少知识。而在于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特别是要把学生的人格、态度、情感、审美、行为等素质的发展 , 均纳入课程目标的范畴来考虑、实施,以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其目标涉及丰富的发展领域,而其中态度、情感、能力、学习方式的发展尤为突出。在实施中特别强调学生的发展能力,以及追求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融合的价值取向,真正地培养既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又具有乐观积极的人文情怀的人,使学生不仅能认识自然和社会,而且能认识自己,不仅使自己能主动适应社会,而且能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创新,成为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促进者,这些就是研究性学习的特定育人目标。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本来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的发展,但几十年来的实践证明,要求学科课程单独完成这个全面发展的总目标是不现实的,学科课程在提供充足的开放时间和空间,发展的必需的机会和条件上都有局限性。而设置研究性学习,可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促成全面发展总目标的实现。

3 特有的生成性目标
  学科课程内容具有确定性,因此其目标在课程实施前也已确定。虽然研究性学习也有总的目标和具体目标,但研究性学习强调随着活动过程的展开和活动情境的需要不断生成新的目标、新的主题。 学生在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会产生自己的目标 ,同时随着问题的解决和兴趣的满足,学生还将产生新的问题、新的价值观和新的设计,而这些目标和主题并不是预先设定的。研究性学习应特别强调在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产生的生成性目标与生成性主题的核心地位。但是,各学校在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中依然存在“越俎代庖”的现象。在课程实施之初.教师为控制探究过程往往预先设定教学的目标和探究的主题,而且在实施过程中不允许学生偏离设定的研究方向 , 这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目标生成取向是相悖的。
  若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和探究目标在活动展开中由学生从自己的头脑中发生出来,不仅使学生很早就对一些富有价值的东西产生思考,并有所探索,而且由于课题同自身的贴近程度较高,学生可以产生更深刻的体验和感悟更多的道理。同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对其他领域发生兴趣,产生新的问题和新的价值观,教师应该及时捕捉学生的探究动向,充分肯定这些生成性目标和主题的价值;这些生成的目标实际上是一个指向不同个体不同时期的目标群:“这一目标群克服了以往‘目标模式'把既定的目标作为惟一要求,忽视非预期的目标和学生个别差异的弊端,使课程目标成为学生发展的内在要求,而非外部强加的‘指令',因此研究型课程的目标是在学生的研究过程中逐步强化,最后得到落实的,这更有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目标的达成。”
  本文标题:研究性学习目标的构成要素(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tansuo/22041.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tansuo/22041.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研究性学习目标的构成要素(2)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研究性学习目标的构成要素(2)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