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研究性学习实践的典型案例(2)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研究性学习实践的典型案例(2)

时间:2010-12-17 07:59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12、设问:同一纬度地区,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有否变化?学生应能答出:有变化且呈周期性。教师即可指出,这就是四季变化原因。转入“四季的划分”学习。
13、让学生阅读“二十四节气与四季(北半球)”图,设问:我国传统的四季是怎样划分的?(根据“四立”划分)设问:夏至是夏季的中点,是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冬至是冬季的中点,是不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我国传统四季的划分,只重视接受太阳辐射能的多少,与天文含义相符。但同时指出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也考虑到了气候因素。例如“大暑”,在夏至后一个月,在现行阳历中大约是7月23日到8月8日,同我国传统的三伏大体相同。“大寒”在冬至后一个月,约为1月21日至2月4日,同我国传统的三九相差不多。惊蛰原来叫雷惊蛰,意即春雷惊醒冬眠的蛰虫。清明原来叫清明风至,意即东南风开始盛行。
14、设问:欧美国家传统四季是怎样划分的?(学生读图后回答:根据“二分”、“二至”划分)与我国传统四季在时间上有何差异?(推迟一个半月)那么它主要考虑了太阳辐射还是气候?引导学生逐步得出:气候。
15、让学生阅读课文,回答:现在北温带许多国家是怎样划分四季的?这样的划分主要是考虑天文还是气候?(把冬、夏季与我国三伏、三九、四九对照),最后得出结论:为使季节划分与气候相结合。
16、让学生阅读课文,以我国二十四节气为例,说明季节划分的意义。
17、设问:同一季节,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有否变化?学生应能答出:有变化,且呈规律性。教师即可指出,既然有变化,就有热量差异,进入“五带的划分”学习。
18、让学生阅读“五带的划分”图,说明五带划分的界线和范围,五带划分的标准(有无太阳直射,有无极昼、极夜),五带的划分主要考虑什么?(理论上的太阳光照情况)对五带划分的作用,应由教师分析:它是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地球表面地域分类规律的基础。
三、课题:宁波市部分地区底层楼房采光状况分析
方法与步骤:
1、  利用资料,查找不同月份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然后计算正午太阳高度。
公式: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90o—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
或用实测法求得正午太阳高度。方法是:在正午时,度量已知长度的杆子的影子,然后用公式求得正午太阳高度。
2、  测量目标楼房南面的楼房高度及间距。
3、  计算阳光射到底层楼房的最小角度。
4、  把计算结果与各月正午太阳高度比较,分析全年理论采光状况。
5、  进行实地观察,与理论分析比较,得出实际采光状况。
6、  提出意见和建议。 (源自研究性学习网,发布时间:2002-12-16 17:05:09)


  本文标题: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研究性学习实践的典型案例(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tansuo/22017.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tansuo/22017.html
顶一下
(2)
66.7%
踩一下
(1)
33.3%
-------
欢迎你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研究性学习实践的典型案例(2)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研究性学习实践的典型案例(2)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