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中学地理教材教法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中学地理教材教法 > 新我国的中学地理教育

新我国的中学地理教育

时间:2010-05-13 07:58 来源:未知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二、新中国的中学地理教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自此中学地理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其间经历的多次变化如下:

1.1949—1952年的过渡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当时尚未制定新的地理教学大纲,也没有编出新的教材。初中和高中暂时沿用解放前的教学计划,其教学内容是初一、初二讲授本国地理,初三讲授外国地理,高一、高二讲授本国地理,高三讲授外国地理。教育部推荐了解放前出版的几种教材,供各地学校选用。

2.1952—1957年,学习苏联经验,结合中国实际,建立一套新的中学地理教学体系阶段中央教育部于1952年3月颁发了《中学暂行规程(草案)》,其中中学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和课时如下:

表1-4

 

这一时期,提倡向苏联学习。自然地理、世界地理、外国经济地理便是以苏联的中学地理教材为蓝本,根据我国的情况和需要,进行改编;中国地理和中国经济地理也参考苏联教材的体例,自行编写。与此同时,还传入了大量苏联中学地理教学理论书籍、教学指导书,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苏联中学地理教育的课程设置、教材和教学法理论,促进了我国中学地理教育的正规化和科学化。但由于片面地强调学习苏联,没有充分地考虑中国的具体情况,苏联的某些不正确或不符合中国实际的理论和教材内容也对我国中学地理教育的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如在批判地理环境决定论之后,又产生了“唯意志论”的偏向,以及将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截然分开等结果。

3.1958—1966年的调整阶段这一时期,教育进行改革,贯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但受“左”倾思想的影响,片面强调缩短学制年限,减少课程门类,减少授课时数,过多地删减了中学地理课的教学时间。从1958年起,将初中自然地理;高中中国、外国两门经济地理先后取消,仅在初一设中国地理,每周三课时;初二设世界地理,每周二课时。且无统一的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教材改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力量编写。为了体现“突出政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地理课变成了时事政治课、劳动技术课,降低了中学地理教育的科学性,在探索中走了一段弯路,但也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1963年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新的教学计划,规定将中国地理设在初一,每周三课时;世界地理设在高一,每周三课时。同年,又颁布了新的中学地理教学大纲。

4.1966—1976年的十年动乱时期  该时期学校正常教学秩序遭到破坏,地理课基本处于停开的状态,是中学地理教育的停滞、倒退时期。

5.1977年至今的恢复、发展时期  1977年恢复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地理被列为文科统考科目,成为中学地理教育恢复、发展的一个转机。其后教育部(后改为国家教委)分别于1978、1981 、1986、1990年先后制定、修改并颁发了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其教学内容和课时如下:

表1-5

 

1981年,教育部采纳中国地理学会等11个自然科学学会的建议,在高中重新开设地理课,讲授“人与地理环境”。

1986年,国家颁发了《义务教育法》。1988年国家教委制订了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和各科教学大纲(初审稿),1992年经过修订颁发,1993年在全国施行。地理课于初一、初二开设。六三制学校初一每周3课时,初二每周2课时,五四制学校初一、初二每周均为3课时。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的教学内容及其结构如下图1-1、图1-2。

6.中学地理教学目的的变化趋势  建国以来,我国曾于1956、1963、1978、1986年(在1978年大纲试行草案的基础上修订)先后制定了四套中学地理教学大纲,1988年国家教委又颁布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初审稿)”。在不同的时期,教学大纲根据当时的教学要求,确定了不同的教学目的。

1956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草案)》规定:“中学地理教学的任务,是要把一定范围的地理知识教给学生,并且使他们获得一些实际的技能和熟练技巧,帮助他们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使他们受到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教育,能以无限忠诚献身于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献身于保卫世界和平事业。”

1963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草案)》规定:“中学地理的教学目的,是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中国的、全球的、各大洲和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基础知  识;使他们进一步掌握运用地图等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战胜自然,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雄心。”

1978年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十年制中学《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试行草案)》规定:中学地理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中国、世界各大洲、大洋和主要国家的地理基础知识;使他们掌握运用地图的初步技能;培养他们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无产阶级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把祖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雄心壮志。”

1986年国家教委制订的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规定:“中学地理的教学目的,是在小学地理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积极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 

中学地理教学应使学生进一步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有关的政策教育,还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的教育。此外,还应结合乡土地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使他们树立把祖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雄心壮志。”

1988年国家教委颁发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初审稿)”规定:“初中地理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有关地球、地图的初步知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础知识;学会阅读、运用地图和地理图表;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能力;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受到美育的陶冶;初步树立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树立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雄心壮志。”

1990年国家教委又在1986年大纲的基础上,修订了《地理教学大纲》,修改了个别提法,将“……以及有关的政策教育”改为“……以及有关的国情和国策教育”。

1992年国家教委又颁布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试用稿)》,又作了新的规定和补充。

从建国以来历次大纲的规定来看,中学地理教学目的总的发展趋势是:

(1)从重视基本技能训练到强调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自本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世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开始重视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普遍认为在教学中,应该  增加开发智力、发展能力的任务。这一发展变化,在我国中学地理教学中也有反映。在1956年大纲中,只规定中学地理教学要使学生“获得一些实际的技能和熟练的技巧”,而到1986年在大纲中则规定,要“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智力”,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地理教学大纲中更具体明确地规定,要“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  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能力”。这些变化反映了中学地理教学目的的深化与拓展。

(2)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明确提出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的教育。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口的急剧增加,以及长期以来对自然资源的盲目利用,造成全球性环境的破坏,致使人口、资源、环境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中学地理教学为适应解决这一全球性问题的需要,在1986年大纲中除仍强调爱国主义、国际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外,更明确地提出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的教育,这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地理教学大纲中又再次得到肯定。

(3)体现社会需要和个人全面发展的统一。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建设需要全面发展的公民。九年制义务教育地理教学大纲首次提出要使学生“受到美育的陶冶”,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本文标题:新我国的中学地理教育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jiaocai/13257.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jiaocai/13257.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新我国的中学地理教育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新我国的中学地理教育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