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黄土高原志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黄土高原志 > 第一节 黄土高原农业(14)

第一节 黄土高原农业(14)

时间:2013-03-02 07:49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2700万亩以上,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42.7%。建国以来,陕西黄土高原累计造林保存面积1833.86万
亩,其中未成林造林地约245.83万亩,灌木林地870.53万亩,使森林覆盖率由解放初的8.6%提高到目
前的15.4%,加上疏林和灌木林地,覆盖率则由解放初的12.87%提高到26.2%。
   配合全国三北防护林带的建设,陕西黄土高原北部长城沿线,北缘和环白于山三条总长800余公
里的防风固沙林带,已完成总任务的64%,初具雏型。在沙地腹地营造十万亩以上的片林4块,万亩
以上的片林58块,出现了一批以林促农,以林促牧的造林治沙典型社队,有效的阻挡了风沙南侵,改
善了区域小气候,保护了农田、牧场,促进了生产,改善了人民生活。如靖边县沙区的森林覆盖率由
解放初的0.5%增到37%,使大风日数由过去的35天减少到10天以下,沙暴日数由66天减少到16天。中
部丘陵沟壑区,以营造各类水土保持林为主的林业生产已有了较大发展,全区有林地面积已达339.88
万亩,森林覆盖率由解放初的不足3%提高到8.5%,加上疏林和灌木林地,则覆盖率由解放初的6%
增到13.8%。植树造林对于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已初见成效。如米脂县高西沟,根据
丘陵沟壑区的特点,因地制宜,农、林、牧统一规划,经过十几年努力造林种草各1000余亩,发展基
本农田900亩,农业生产条件发生了根本变化,在耕地大幅度减少情况下,粮食总产却稳定提高。林
业的发展,既保持了水土,又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南部黄龙山、A山和乔山以
营造水源涵养、用材林为主的林业生产解放以来发展更快。黄龙山、乔山和乔北三个林业局辖22个国
营林场,现有职工2000余人,经营面积983万亩,其中有林地663万亩,育苗1.1万亩,人工造林80多万
亩,封山育林70万亩以上,生产木材近百万立方米。南端以黄土高原为主的地区,以绿化荒山和农田
防护为主的林业生产发展也很迅速,全区有林地面积已达30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由解放初的不足5%
已增加到17%左右。林业的发展,有力的促进了该区农业的发展,例如淳化县过去是“山上光秃秃,
沟坡露石头,小雨满坡流,大雨冲成沟,十年九歉收”的穷山区,19 65年以来,大搞植树造林,累
计营造水土保持林25.27亩,森林覆盖率由5.5%提高到19.5%。加上农田基建等工程措施,使水土流失
量减少了50%以上,种植的6万多亩经济林也开始受益,粮食产量也稳定提高,1985年较1970年在耕地
面积减少19.2%的情况下,粮食总产量却提高了83.9%。
   陕西黄土高原按照林业资源、生产条件和生产特点的差异,大体可以划分为四个林业生产区。第
一是长城沿线风沙滩地防风固沙林区。其范围包括榆林地区北部府谷、神木、榆林、横山、靖边、定
边六县的风沙滩地,总面积2188.31万亩,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16.7%。该区林业生产的特点是营造以
防风固沙林为主的防护林。林地以沙柳紫穗槐、花棒、柠条等为主构成的灌木林为主;乔木以旱柳、
水桐为主,其次为合作杨,白榆、沙枣、柽柳等。受造林方式和立地条件限制,在流动沙丘上多形成
沙柳灌木林,而在流沙边缘和固定沙地上多为旱柳、水桐纯林。该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造轻管,造
林保存率低;纯林多,混交林少,树种单一,病虫害易蔓延;天然植被破坏也很严重。第二,是黄土
丘陵沟壑水土保持林区。该区范围包括榆林地区南部佳县、绥德、吴堡、米脂、清涧、子洲的全部和
榆林北部六县的南部地区,延安地区北部子长,吴旗的全部及志丹,安塞、延安、延长等县市的大部。
总面积6732.84万亩,占陕西黄土高原总土地面积的50.2%。该区林业生产的特点是营造各类型的水土
  本文标题:第一节 黄土高原农业(14)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huangtu/45185.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huangtu/45185.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黄土高原志:黄土高原农业(1)
欢迎你对第一节 黄土高原农业(14)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第一节 黄土高原农业(14)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