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我国地质地震灾害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我国地质地震灾害 > 堤坝与地上悬河(3)

堤坝与地上悬河(3)

时间:2015-09-13 04:37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③黄河被约束于唯一河槽内一河行水时期。前面已经说过,这一时期执行从明代隆庆、万历之交即1572-1574年确定下来的“束水攻沙,治黄保漕”的方针。这一方针的实行,使黄河很快形成世界著名的“悬河”,河堤高度较河外平原高差最高达到13米以上(中牟三坝、开封杨寨1983年实测),一般7—8米,最低5米以上。在这种情况下,黄河的大水灾害年也便呈持续增加的态势。从17世纪的15年到19世纪的25年,即每4年一次洪水灾害年。20世纪的前49年中只出现3个洪水年,似乎也不一定反映了实际情况,因为民国二年以后到1947年共有14年是水灾年,还不包括1938年到1946年黄泛区的9年泛滥之灾。

目前黄河河道淤积速度仍很快,河床年平均淤积抬高约10厘米,河床滩面一般高出堤外地面3—5米,部分滩面高出堤外地面10余米,形势非常严峻。

除了黄河之外,我国最大的河流长江在宋代以前,基本上全是地面河,全河各段都没有统一堤防。自宋以来,在许多江段开始建造堤防,而荆江段的荆江大堤,在明代晚期已基本形成,其结果便是以江南湖庭湖区为分洪区,使得湖底日益淤高,荆江大堤也日益增高,本来高差不大的洞庭湖平原与江汉平原,高差日益增大,以至江汉平原逐步低于湖区的高程,长江在荆江段演变成江汉平原的地上悬河,每逢洪水,江汉平原的险情便较江南为甚。在清代乾隆五十三年(1788),就出现过江水冲断万城堤,水灌荆州城,江汉平原及其邻区被淹36县的惨剧。现在这一情况并未根本改善,成了江汉平原的隐忧。

近代以来,随着水土流失的加剧,地上悬河的现象不只存在于大江、大河的下游地带,北方和南方不少中小河流都有所发现。如北京附近的永定河,对于北京市便早已成为悬河,流入大兴县境,河床已高出堤外平原4—5米。江西省的五大水系及赣江支流近20年来河床普遍抬高1.5—1.8米,赣江支流有的达到2米以上。其他各省区凡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河流都有此情况。要减少这类现象,治理水土流失应是当务之急。

有些湖泊如洞庭湖、洪泽湖等对于其邻近地区(如江汉平原、里下河)早已成为悬湖。而湖中的大量围垦,围堤之外湖床淤高,堤内良田相对降低,每当洪水季节,堤外水位反高于堤内农田数米,农田村舍如置盆底,一旦湖堤决口,水如灌瓮,其灾害损失可想而知。


  本文标题:堤坝与地上悬河(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dizai/10466.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dizai/10466.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我国地质地震灾害:堤坝(1)地上悬河(1)
欢迎你对堤坝与地上悬河(3)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堤坝与地上悬河(3)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