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课程改革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课程改革 >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保障机制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保障机制

时间:2010-05-30 16:29 来源:未知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第六节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保障机制
?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不仅仅是学校的事,也不仅仅是教师自己的事,而是一个系统工程。校本教学研究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方方面面的保障,需要资源的保障、制度的保障、行政政策的保障等。明晰校本教学研究的保障机制,不仅可以普遍增强校本教学研究的研究意识,还可以促进各方面的协调配合,使校本教学研究蓬勃开展。

    一、校本教学研究的资源保障

? (一)人力资源保障

?  校本教学研究,既向教师提供了机遇,也为教师提出了挑战。因为我国的教学传统将教师定位于“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在教学研究中教师多是被研究者。新校本教学研究挑战并改变了教师传统的研究观念,向教师提出更高的能力要求。具有开展校本教学研究的意识与能力的教师正是校本教学研究顺利进行的重要人力资源保障。新校本教学研究要求教师转变埋头教学的观念,而应具有自由的主体意识、敏锐的问题意识、积极的课程意识以及友善的合作意识。主体意识可以让教师明了自己的研究优势,明晰自己在校本教学研究中应该承担的责任,积极主动地参与校本教学研究;敏锐的问题意识是开展校本教学研究的源头活水,教师在提出问题的前提下深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积极的课程意识可以促进教师逐步成为课程开发的主要承担者,仔细研究课程内容,使得课程实施更富有针对性;友善的合作意识可以尽量发挥每一个教师的积极作用,避免校本教学研究的自我封闭、孤陋寡闻。为了促使教师形成积极的教学研究意识,具备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可采取多种培训的形式,或鼓励教师开展行动研究,在实践中学习。

?  教师是校本教学研究的主体,是主要的人力资源保障。除此以外,教研专业人员和校长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他们也是丰富的人力资源保障。因此,除了注重教师的人力资源开发外,还要开发教研专业人员和校长的人力资源潜力,以期为校本教学研究的开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  (二)物质资源保障

?  新课程校本教学研究的展开需要相应的物力资源作保障,包括教学材料、图书资料以及必要的教学及科研设施等。它们是开展校本教学研究的物质基础,否则校本教学研究只能是空洞的、形式主义的。

?  教师开展校本教学研究所需要的物质资源也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其一,教学材料。教学材料是教师进行校本教学研究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它既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最基本的工具,也是开展研究的得力助手。需要注意的是,新课程改革过程的教学材料已不仅仅是指教科书,还指围绕教科书开发的系列教学资料,包括与教科书同步的教学指导书、视听教材和学生辅助读物等。新的教材开发政策还鼓励一线教师自主开发适宜的教学材料。其二,图书资料。图书资料是教学材料之外的供教师进行新课程校本教学研究之用的书籍、报刊、杂志等书面材料。丰富的图书资料可以帮助教师获得教学研究所需要的方法指导、前沿信息和相关研究的经验以及更广阔视野的资料信息。其三,必需的科研设施。针对新课程校本教学研究主要解决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的特点,教师必需的科研设施主要表现为必需的教育教学设备,如现代电子技术设备、光学投影设备、模型等,还包括一些基础设施,如实验室、研究室等。

?  开发和利用校本教学研究所需的物力资源,不仅是教师的事务,也是学校工作的重点。教师要有开发多种教学资料的意识,学会甄别和选择各种教学及研究的资源,如拓宽自己的视野,广泛汲取从事教学研究的方法论方面的书籍,并积极获取他人研究的信息及成果。学校则应把为教师的校本教学研究所需的物质资源作为学校工作的基础和重点,帮助教师提高教学研究能力,以丰富学校的软资源。学校应尽力为教师购置各种各样的教学材料及研究资料,鼓励教师自主开发适宜的教学资料。对于图书资料的管理,要注重图书资料的丰富性,及时更新,并提高图书资料的使用效率。科研设施对于教师的教学研究也是至关重要的,学校应该根据教师研究的切实需要和本校的经济状况建设和采购相应的基础设施,并妥善管理。

? (三)经费保障

?  经费是校本教学研究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然而,经费短缺又是我国课程改革及教师教学研究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现实。有多数学校空有改革的蓝图,但因为资金短缺,教学研究难以开展。贫困地区的学校甚至无力为教师购置课程标准等必备教学资料,教师连课程改革的新理念都不十分了解,何谈开展教学研究?

?  各级行政部门应为学校开展教学研究投入一定的资金。在学校层面上,应把校本教学研究所需的费用列入学校财政预算,保证每年或一定时期内都要有一定数量的研究经费。此外,学校还应注意扩展其他的经费来源,如吸纳社区资助、私人捐赠、申请课题经费等。在校本教学研究的经费的利用和管理上,应做到合理使用,节省开支。学校及教师要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发挥研究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克服资金上的困难,开展相应的教学研究。

? (四)时间保障

?  时间是开展校本教学研究的必要因素。没有时间,就谈不上校本教学研究。实际上,基础教育工作是很繁重的,教师几乎没有时间进行教学研究。教师每天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到上课、写教案、应付各类检查及开行政会议上。新课程改革实施后,教师的角色应该发生变化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应该发生变化了,教师应该更轻松,有更多的闲暇时间才是。但新课程不但没有减轻教师的负担,反而使教师在原有的工作负担之外增加许多新的工作。教师普遍反映负担重,心理压力大。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保证教师的研究时间则显得十分迫切了。

?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都应该意识到教师的时间问题,力求创造条件为教师开展校本教学研究争取必需的时间保障。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尝试性努力:第一,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效率,“挤”出时间搞校本教学研究;第二,减轻教师不必要的工作负担,特别是不必要的行政事务;第三,利用行政手段,制定必要的奖惩措施,保障教师进行校本教学研究的时间;第四,结合教学开展研究,以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带动校本教学研究工作的开展。

?  二、校本教学研究的制度保障

?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以教师为主体的研究活动,需要教师的主体意识,也需要制度上的保障。制度保障可以为教师从事研究活动给予一定的支持和限制,提供基本的活动框架。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上的保障具体体现在激励制度、运行制度及评价制度等方面。

? (一)激励制度的建设

?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顺利进行从根本上取决于教师的能力和积极性。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离不开激励制度的建设。

?  激励教师的研究积极性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主要表现在对教师的尊重上。要尊重教师的兴趣和性格特点,尊重教师的劳动方式和劳动成果。激励教师的研究积极性,还要坚持公平的原则,公平对待所有的教师,创设一个宽松又具有竞争性的合作环境。激励教师的研究积极性,还要有所针对性,不能笼统、模糊不清。此外,还要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在物质激励基础上,结合精神激励,并逐步将激励的重点过渡到精神激励上来。

? (二)运行制度的建设

?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运行制度的建设具体体现在教学研究活动的管理上。教师在开展研究活动之后,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学校应该大致对可能遇到的问题作前提性的预设,并拟订解决的方案,以免在问题真正出现时手足无措。以校为本的教学制度在我国是新兴的一种以教师为主体且占主导形式的研究方案,运行制度的建设还要在尝试中逐步摸索。

?  (三)评价制度的建设

?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的。它与教育专业研究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另外,许多教师过去在实践中从事一些研究,但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在过去不是占主体地位的研究形式。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式,多数教师还要逐步学习和摸索。所以说,我们不必要求教师像专家那样来搞教学研究,在评价教师的研究时,要建立合适的评价机制。

?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解决实践问题的,这是评价原则的第一出发点。校本教研重在反思和解决实践问题,不是要宏观地建构什么理论或模式。评价时也要着重看问题的选择及解决情况,尽量避免学院式的教育专业研究评价模式。不要过度重视研究程序的标准化,使得教师不得不将大量精力花费在课题的立项、开题、结题上,因而忽略了课题研究的教育教学实践意义。在研究成果的评价上,要注重研究成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价值,而不是看教师发表多少论文。

?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评价要以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为原则。评价的目的不在于给教师的研究活动定性,也不在于给教师的研究活动贴任何形式的标签,而是以综合评价教师的研究活动为手段,以此激励教师深入地反思自己的研究活动及教学实践活动,使教师明了自己的优势与缺憾,以提高自己的研究及实际教学能力。

?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评价还要贯彻专家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专家参与评价可以借助专家的力量对教师的研究给予适当的点拨,教师的自评则可以让教师客观地了解自己。当然,无论是专家的评价,还是教师的自评,都要尽力做到公允。
  本文标题: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保障机制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kegai/13429.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kegai/13429.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保障机制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保障机制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