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高考专栏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高考专栏 > 谈中国地理的复习

谈中国地理的复习

时间:2012-02-17 13:04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从内容来看:“中国地理”包括《初中地理》中有关“中国地理”的内容和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册中有关“中国国土整治”的内容,内容多而广。《初中地理》中的“中国地理”主要包括中国的疆域、政区、人口和民族;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资源、中国的经济及中国的分区五个部分。《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册中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国的区域差异和中国的国土整治两大部分。而《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册中的内容是在初中《中国地理》基础上的加深与扩展。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部分内容的复习必须注意:

  一、整合初、高中教材,提高复习效率

  将《初中地理》的“中国地理”与《高中地理》中有关“中国地理”的内容“捆绑”在一起进行综合复习,即以初中《中国地理》的内容为线索,将《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册中的内容整合到《中国地理》中。具体的教学顺序和整合方式为:

  教学顺序 整合在一起的内容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河流和湖泊。在“长江”中整合《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册中的“河流的综合治理——以长江三峡工程为例”。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和能源:在这一章中整合《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册中的“资源的跨区调配——以西气东输为例”。

  第四章 中国的区域差异(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册第一单元)。

  第五章 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 (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册第二单元)。

  第六章 中国的地理分区:①北方地区:整合《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册中的“水土流失——以黄土高原为例”、“农业低产田的治理——以黄淮海平原为例”、“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以东北地区农林基地建设为例”。②南方地区:整合《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册中的“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以南方低山丘陵区为例”、“交通运输的建设——以西南地区为例”、“城市新区的发展——以上海浦东为例”、“海岛和海域的开发——以海南岛为例”。③西北地区:整合《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册中的“荒漠化的治理——以西北地区为例”。④青藏地区。

  由于这部分教材的内容多而广,要使整合达到预期的目标,在整合教材的过程中,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整合教材的依据是《地理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而非教材本身教材是根据《地理教学大纲》编写的,是编写者对《地理教学大纲》的一种理解,也是地理教师教学的主要素材,但不是唯一素材,也不是地理教学的蓝本。正因为这样,地理教师可以根据《地理教学大纲》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重组、删减和补充,这也是新课标背景下地理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

  如:《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册教材对中国国土整治的主要措施(模式)的介绍都非常具体(课题报告的形式),对这一部分内容,地理教师就可以根据《地理教学大纲》的要求大胆地加以删减和补充。补充的内容主要是学生“身边”的地理素材,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在地理学习中学会生活。而删减的内容主要是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内容;对学生的继续学习和今后的生活联系不密切的内容;地理性不强的内容;《地理教学大纲》中没有要求掌握的内容等。

  ②整合教材的过程中要突出地理主干知识和主干思维方式的整合

  根据《地理考试大纲》的要求,高考地理的命题以 “问题立意”、“能力立意”为宗旨,突出地理主干知识和主干思维能力的考查。因此,地理教师在整合教材的过程中也必须突出地理主干知识和主干思维方式的整合,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在讲述中国的四大地理分区时,可以采取“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模式来进行整合,既落实了地理的主干知识,也突出了区域地理学习的主干思维模式。下面就以西北地区(整合《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册中的“荒漠化的治理——以西北地区为例”)为例来具体说明这个模式:

  第一,在哪里(区域定位)

  由西北地区的经纬度位置(主要位于40°N以北和120°E以西),得出西北地区为我国的内陆地区。

  第二,有什么(区域特征分析)

  由于西北地区为中国的内陆地区(不临海),加之轮廓呈东西狭长状,气候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且自东向西,大陆性越来越强(降水量越来越少,温差越来越大)等。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区域内河流稀少,多内流河,且河流的流程短、流量小;湖泊多为咸水湖;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等。总之,“干旱”就成为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

  第三,为什么(主要的国土整治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危害分析)

  由于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干旱”为主要特征,在这种“干旱”的环境下,加之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很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土地的荒漠化问题,再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分析“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

  第四,怎么办(国土整治措施)

  根据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以“人地协调”为核心,以“因地制宜”为原则等提出防治荒漠化的主要措施(围绕地理主干知识来说明)。

  通过这一过程的学习,学生对西北地区的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相应的人地矛盾等都有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认识,既掌握了与西北地区相关的地理主干知识,也培养和训练了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思路和方法。

  ③整合教材的过程中要正确理解“案例”的含义,不能就教材整合教材

  《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册教材主要为“案例”式的编写体例,即每一种国土整治都以“最典型的区域”为例来讲述,如“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别的地区就没有水土流失问题,如我国的东北平原地区、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等都有水土流失的问题。所以我们在整合教材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突出典型区域的整合,同时也必须兼顾其他地区的类似问题,尤其应该突出国土整治的思路和方法,而不是就教材整合教材。
  本文标题:谈中国地理的复习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gaokao/14.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gaokao/14.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地理高考专栏:中国地理复习(12)
欢迎你对谈中国地理的复习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谈中国地理的复习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