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高考专栏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高考专栏 > 谈中国地理的复习(3)

谈中国地理的复习(3)

时间:2012-02-17 13:04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三、充分利用地图进行复习,突显地理学科特色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显著区别在于:有形的图形既是地理学科的工具,又是地理知识与信息的载体,还是地理思想的表达方式。近年的高考地理试题中,“中国地图”在地理试卷中也占有相当的篇幅,相关试题也成为地理试题中最具“甄别”和“选拔”功能的试题之一。因此,“中国地理”的复习也应该而且必须利用地图进行复习,突现地理学科特色,提高复习效率。

  要熟练掌握以下基本地图

  ①中国地形图(三大阶梯、16条主要山脉、主要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地形剖面图(30°N、36°N、89°E)

  ②中国气候类型图(温度带、干湿地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各类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

  ③中国水文图(中国的河流、湖泊分布图,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布,黄河、长江、珠江水系图)

  ④中国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

  ⑤中国的人口

  ⑥中国的交通(铁路、主要河港、主要海港)

  ⑦中国的农业(种植业、畜牧业,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

  ⑧中国的工业(四大工业区)

  ⑨商业中心的分布结合我国城市分布(分布,为什么?)

  ⑨中国分区(北方、南方、西北、青藏地区)

  ⑾中国政区图

  四、中国区域差异的复习——比较差异,把握特征

  分区地理是在中国地理总论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具体化的区域地理,分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块进行阐述的同时,又将台湾、香港与澳门单—列阐述、从总体上看,四大区域的自然条件、人文地理特征差异很大。这些自然人文地理特征又是各种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的自然人文综合体。每个区域,都涉及到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植物、人口、民族、工业、农业、交通、城市、名胜古迹等该地区较为独特的地理特征,每个区域特征的形成,尽管是各种地理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但其中必定有一主导因素。如青藏高原主要因海拔高,气候寒冷;而西北地区主要是因为离海洋远、地形闭塞造成的干旱环境。所以抓住主导因素和主要线索去学习区域地理往往会取得较好效果。另外分析一个地区的区域地理优势及限制因素,进而分析其经济发展方向是学以致用的具体体现,也就是通常讲的区域国土整治开发研究。这是地理学研究的重点,也是历年高考地理试题中从不回避的重点。国情是制定国策的基础,有关规定是实施国策的保证。进行国土整治开发与政治,要以科学的观点和对国情的理解去认定、判断、评价和反思,这样回答有关问题才能把握方向。

  1.综合分析、比较差异、概括特点是学习区域地理的有效方法

  (1)抓住山脉,掌握地形,深入了解地形对各地理要素的影响

  地形是重要的地理要素,它以地表的高低与形态特征影响着其它要素。

  ①抓住山脉的分布,学习我国地形的特点与分布

  A山脉构成我国阶梯界线;B由山脉构成边界的各地形单元

  ②结合地形的特征与分布分析我国地形对气候、河流等地理要素的影响

  A地势特点对气候、河流的影响

  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海洋的湿润空气进入;阶梯分布又使降水较集中于迎风(夏季风)的阶梯地段。如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第二阶梯的边缘山脉等;第一阶梯因地势高而形成独特的、高寒的高原气候;西高东低导致我国大河的流向是自西向东,而阶梯分布又有利于丰富水力资源的形成与集中。

  B我国山脉的分布对气候及河流的影响。

  东—西走向山脉对季风的运行(无论是冬季风还是夏季风)都起到了较大的阻挡作用。尤其是对冬季风的影响更为明显,致使各季风向南运行速度减缓,势力减弱,且使南北的影响差异加大。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大致与我国海岸线平行;对海洋吹来的湿润空气有抬升作用,故山脉迎风坡降水多,如台湾山脉的东侧、长白山地,武夷山地等。

  东—西走向的山脉,有利于河流在总的地势影响下,自西向东流去。同时这些山脉成为我国主要河流之间的分水岭。如秦岭是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南岭是长江与珠江的分水岭。

  (2)抓成因、识气候,以气候为主线贯穿中国地理复习

  气候是受多种要素影响的地理要素,同时它又是地理环境中最积极的组成部分,它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其它要素,决定着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影响着人类的活动。

  ①从成因入手,学习我国气候的特点(高中地理第二章)

  A季风的形成及运行规律是最重要的基础知识

  B季风的形成、性质及活动规律

  C季风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

  夏季风推移的规律决定了东部季风区雨季出现的日期及其长短;

  夏季风推移的规律决定了我国主要天气现象(长江中下游梅雨与伏旱、黄河中下游的春旱等)出现的地区与时期;

  冬季风的运行规律决定了我国冬季气温低的特点;

  冬季风的运行规律决定了寒潮出现的时期及影响范围;

  冬夏季风交替影响决定了我国季风气候的总特征。

  ②结合我国气候的特点学习其它地理要素的特点

  A从季风区的分布、季风的运行规律及干湿区的分布,学习河流水文特征

  B季风区分布影响着内外流区域的分布

  C由冬、夏季风的运行规律推导出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D由干湿区、温度带、地形分析外流区域河流的差异

  ③结合气候状况,学习我国植被、土壤的特点

  土壤是植被、气候、岩石及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产物。而植被又受到气候的影响,因此,土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气候的特点。如中温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植物为森林草原类型,草树茂密,气温又低,分解较缓,保持大量腐殖质,因而形成黑土。气候较干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则因钙质易于保持,而形成钙质土。而在亚热带与热带湿润地区,大量可溶盐分被淋走,积留下不溶于水的铝、铁氧化物,因而形成红壤。在干旱区则因植物无法生长,土壤中基本上没有有机物质,因而形成荒漠土。南方水稻产区为水稻土。

  ④从气候的特点分析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

  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少雨,流水切割微弱,接近冬季风源地,因而以风成地形为主;季风区内的黄土高原因多暴雨,土质松软,切割作用强,多成沟壑纵横之态;而西南地区,高温降水多,切割作用强,形成山地性高原,在石灰岩地区则形成著名的喀斯特地形。青藏高原因地势高耸,气候寒冷,而多冰川地形。而东部地区湿润多雨,在地壳下陷处,因流水泥沙的沉积,冲积而成广阔平原;在地壳隆起的地区,裸露的岩石则在流水切割下多形成低山、丘陵。

  ⑤温度带及干湿区的分布,分析我国农业的分布

  A温度带决定耕作制及作物的分布。B干湿地区决定农牧业的分布

  (3)熟练掌握以下中国区域差异分界线

  ①秦岭—淮河

  ②一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

  ③年降水量:800mm、400mm、200mm等降水量线

  ④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⑤地形三大阶梯界线⑥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界线

  ⑦中国人口界线⑧黄河、长江沿线⑨京哈—京广铁路线,陇海—兰新铁路线

 


  本文标题:谈中国地理的复习(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gaokao/14.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gaokao/14.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地理高考专栏:中国地理复习(12)
欢迎你对谈中国地理的复习(3)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谈中国地理的复习(3)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