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备课资料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备课资料 > 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地貌(8)

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地貌(8)

时间:2012-10-26 11:25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1180横向环流  见曲流。

1181河流阶地  指沿河流两岸伸展的高出河床的阶梯状地形。由于河流下切,河床不断加深,原来的河漫滩地面超出一般洪水期水面,而形成阶地。一般河谷中,常有一级或多级阶地,每一级阶地都是由阶地面与阶地坎组成。阶地面比较平坦,微向下游倾斜,多为河流冲积物所组成,或为基岩削平面,其后缘常与坡积物衔接。阶地面以下为阶地坎,坡度较大,它们共同反映了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

根据阶地的组成物质和结构,可分为三类;侵蚀阶地,多由基岩构成,发育在山区河谷之中。堆积阶地,阶地全为河流冲积物组成,在河流中下游最为常见。基座阶地,阶地上部由冲积物组成,下部为基岩的阶地。

阶地形成的因素很多,如基面变化,构造运动和气候变迁等。对阶地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这一地区的第四纪古地理面貌及构造运动和气候变迁的历史过程。

1182侵蚀阶地  见河流阶地

1183堆积阶地  见河流阶地

1184 基座阶地  见河流阶地

1185河流的搬运作用  河流侵蚀作用所产生的物质被河水运走,即是河流的搬运作用。河流的搬运方式有以下三种:一种是流水使沙、砾沿河床底面滑动、滚动,在水底推移的砾石重量与它的起动流速的六次方成正比,当流速增加1倍时,沿底床推移搬运物质的颗粒重量将增加64倍,所以山区河流在山洪暴发时,可以挟带巨大的砾块。另一种是流水使河床底部的碎屑物如细砾石或沙,以跳跃方式向前搬运。以上两种搬运作用统称为推移。还有一种搬运方式是;细小的物质(一般粒径小于0.1或0.074毫米)一旦被水掀起就不易沉降,成悬浮状态被搬运,搬运的速度与流速一致,称为悬移。悬移质沉积后形成河漫滩沉积物。此外还有一种化学溶解物质的搬运,如岩石中有碳酸钙或氯化钙等可溶性盐类,以溶解状态被流水搬移。流水搬运能力的大小与水量成正比,与流速的平方成正比。由于流速经常变化,使推移和悬移这两种运动方式可以互相转化。

1186坡积物  泥沙被坡面水流冲刷,一般在坡麓堆积下来,称为坡积物,坡积物的分布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当坡面的倾斜坡度较大时,地表径流沿斜坡向下流动时给了泥沙一个起始的冲击力,使它脱离不稳定的静止状态,开始滚动,重量越大,滚动越远,泥沙粒径变化从坡顶到坡脚愈来愈粗。第二种,坡面的倾斜坡度比较小,水流作为介质,挟带坡面泥沙向下流动,颗粒越细带得越远。坡积物的物质来源是附近的山坡,由于搬运距离比较短,其碎屑颗粒的磨圆度很差,分选性也不太好。

1187洪积物  由洪水堆积的物质,简称洪积物,它是组成洪积扇的堆积物。洪积物是山区溪沟间歇性洪水挟带的碎屑物质,一般堆积在山前沟口。属快速流水搬运,因此一般颗粒较粗,除砂、砾外,还有巨大的块石,分选性也差,大小混杂。因为洪流搬运距离不长,碎屑滚园度不好,多呈次棱角状。层理面不清,斜层理和交错层理发育。

1188冲积物  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堆积物,叫做冲积物,它是组成冲积平原的堆积物。冲积物具有良好的分选性,随着搬运能力的减弱,总是粗的、比重大的先沉积,细的、比重小的后沉积。因此,在河谷内随着水流的变化,冲积物呈有规律的分布。如在河流的纵向分布上,冲积物粒径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减小。沿河流横向分布,冲积物粒径从河床中部到岸边逐渐变细。冲积物的颗粒具有良好的磨圆度,一般都有比较清晰的层理。河流沉积物的特点,随着在河流的不同地段而不同,并且表现在不同的地貌形态上。如河床沉积、河漫滩沉积和河口区沉积等。

1189浅滩  指河床中水面以下的堆积物。由于河床水流速度的变化,水流的侵蚀和堆积作用交替进行,因此河床纵剖面往往是波状起伏的,沿河交替分布着浅滩和深槽,堆积的部分就是浅滩,侵蚀的部分是深槽。据大量天然河流统计分析,在弯曲性的河床中,两个相邻浅滩的间距约为河宽的5—7倍。浅滩最发育的地段在河床宽阔处或支流河口附近,在这里由于水流速度减缓,泥沙容易淤积,往往造成浅滩。浅滩的发展往往成为航行的障碍。

1190边滩  位于弯曲河床凸岸的水下堆积物,成为河床横剖面上相对高起的部分,在枯水期常露出水面,在河口区露出水面又称沙咀。在弯曲的河道里,横向环流的作用会使凹岸受冲刷形成深槽,被蚀下的物质由底流搬运至凸岸,堆积成边滩。边滩被水流切割,可以形成心滩;心滩受淤积与岸相连,也可变成边滩。

1191心滩  位于河心的浅滩,与复式环流作用有关。在河床突然加宽处,由于河水流速降低,在河底受两股相向的底流作用,于是,发生了侵蚀两岸,而在河床底部堆积,逐渐形成心滩。每当洪水期间,心滩就增大淤高,顶部覆盖了悬移质泥沙,发展成经常露于水面之上的江心洲,又称沙岛。江心洲比较稳定,但通常由于洲头不断冲刷,洲尾不断淤积,整个江心洲很缓慢地向下移动。由于心滩和江心洲的发展,使河流分汊,河床不稳定。在一定的条件下边滩和心滩可以互相转化,它们也都可能发展成河漫滩的一部分。我国黄河中下游河床宽浅,含沙量大,心滩和江心洲十分发育。

1192江心洲  见心滩

1193天然堤  指沿河床两侧分布的楔形脊堆积体。在平原的大河下游,地面和河床坡度缓,流速小、河流带来的物质较细,洪水期河水溢出河床,大量悬浮物质在溢出河床后由于流速减慢而很快沉积下来,沿河床两侧堆积成向外微微倾斜的天然堤。天然堤两坡不对称,朝向河床的一坡较陡,而背向河床的一坡较缓。天然堤随每次洪水上涨而不断增高。在天然堤外侧的低地上,常形成洼地及湖泊。一般在河流的凹岸天然堤发育较好,在凸岸天然堤与边滩相连。许多大河的天然堤宽度可达1~2公里,高出泛滥平原5—8米。如黄河在下游段天然堤宽达2—5公里,高出泛滥平原上的洼地8—10米。

1194沙堤  多分布在河岸地区。由于河岸地区水深突然减小,水流受到河岸的阻力,流速减小,挟沙力降低,使泥沙沉积下来。有河岸沙堤、江心洲上的沙堤、天然堤等类型,均属河漫滩微地貌。

1195冲出锥  间歇性洪流在沟口形成的一种半圆锥状的堆积体,叫做冲出锥。冲出锥一般规模不大,面积只有几百平方米,锥顶与沟口相连,坡度较大达16°—18°。由锥顶向外,倾斜,坡度变缓,坡度5°—10°。冲出锥由间歇性洪流的堆积物所组成,属于洪积物,由大小不一的碎石、砾石、砂、亚粘土等组成,分选不好,砾石磨圆度差,多为棱角状。冲出锥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分布很多。
  本文标题: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地貌(8)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beike/42728.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beike/42728.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地貌(8)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地貌(8)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