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江苏卷(新课程))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据此回答15-17题。
131.在一年中,塔里木河最大径流量一般出现在
A.6月 B.7月 C.8月 D.9月
【答案】B
【解析】本题组考查内流河流量特点及其流域的综合治理,属于国土整治部分常见题型,得分率较高。本题,考生易误选B项,只考虑到7月份气温最高,融化冰雪量最多,而没想到冰雪融水汇入河流还要延迟一段时间。
132.汉代以来,塔里木盆地南缘人类生产活动范围沿河流迁移的总趋势是
A.从下游向上游方向迁移
B.从上中游向下游方向迁移
C.往返迁移
D.向两侧迁移
【答案】A
【解析】塔里木河沿岸有片片绿洲,灌溉用水和生活用水逐年增多,导致下游地区断流加剧,植被缺水而不能生存,所以人类的生产活动从下游方向迁移。
133.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A.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B.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补给
C.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D.上中游和下游地区均衡利用河水
【答案】D
【解析】可用排除法。A方案忽略了下游地区的用水,好似“鸵鸟逃命——顾头不顾尾”,会加剧下游荒漠化;B方案无疑是“杀鸡取卵”,暂时地增加河水补给,不利于可持续发展;C方案没考虑到上游和冲积扇地区的用水,舍弃原本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而刻意照顾下游地区;D方案上、中、下游都能够均衡利用河水,共同发展。
134.(2009年高考广东理科基础卷)2008年冬—2009年春,我国华北部分地区发生持续干旱,受其影响的农作物最主要的是
A.春小麦 B.冬小麦 C.玉米 D.水稻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在我国华北部分地区发生持续干旱,华北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是冬小麦,即选B。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135.(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广东卷)利用作物秸秆等农副产品发展农区畜牧业,有利于
A. 改善局部气候 B. 综合利用资源
C. 防止水土流失 D. 保护农田作物
【答案】B
【解析】农区是指“耕作区”,水土流失一般不太严重;以“圈养”方式进行的农区畜牧业可以利用作物秸杆等农副产品为饲料,并为耕作业提供肥料故选B。
小明计划考察某地,地理老师建议他最好把时间安排在8月至10月,要带上墨镜、遮阳帽、防晒霜、羽绒服和防水服等物品。按照老师的建议,小明顺利地完成了考察活动。据此回答7~8题。
136.(2009年高考江苏卷)小明考察的目的地是
A.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B.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
C.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D.内蒙古大草原
【答案】A
【解析】时间“8月至10月”,物品“墨镜、遮阳帽、防晒霜、羽绒服和防水服”推知该区域“温差大、光照强、天气复杂多变”,BD天气稳定,多晴朗天气,防水服用处不大;C项光照条件差,墨镜、遮阳帽、防晒霜等物品用处不大,A项垂直地域差异明显,山区天气复杂多变,海拔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高原空气稀薄,光照强。
本文标题:1994--2011年全国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9 我国地理概况(24)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59099.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59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