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人文地理概论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人文地理概论 > 三大产业的分布(8)

三大产业的分布(8)

时间:2011-04-12 05:38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4. 工业地域类型

工业结构除了部门结构外,还有地域结构,也就是工业分布的地理空间表现形式。工业分布的地域表现形式,有的是工业的基层单位工厂企业的分布,更多的则表现为成组分布。无论是单个企业分布还是成组分布都受自然、技术和经济等多种因素制约,使工业分布的地域形式呈现不同性质,不同特点,不同规模,从而构成多种地域类型。通常工业地域类型包括工业点、工业区、工业枢纽和工业基地等几种。

(1)工业点 由一个或几个比较小的工业企业组成,是工业地域类型的最小单位。工业点特征是企业规模小,占用土地范围小,而且各部门结构简单,影响范围基本上只限于地方意义。当然也有部分对外联系取得协作,但产销联系范围不大。例如,在工矿区可以形成矿区工业点,在城市及其周围有加工工业点,农村中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零散分布的加工工业点。

(2)工业区 是以一个较大的工业联合企业为骨干,由大中小企业组成的工业企业群体。这些企业间生产上和经济上密切协作配套,并有共同的市政工程设施。比起工业点,不仅工业企业群规模大,占用土地面积大,而且结构协调紧密,其地位具有区际意义甚至全国意义,因而对外联系比较广泛。工业区可分矿山林区采掘、采伐加工工业区和城市加工制造工业区。工业区是工业地域结构类型的中心环节。如北京市房山石油化工工业区、哈尔滨动力机械工业区等均属于城市加工制造工业区。

(3)工业枢纽 工业枢纽是在几个大型联合企业基础上形成的工业集中地区,在地域内各工业区、各工业点或企业间保持着密切生产经济联系。其特点是工业密度大,基础好,人口集中,运输网发达,它是综合形成的。工业枢纽范围可自几百到几千平方公里,可包括一个特大城市及一些中小城市和卫星城镇。工业枢纽辐射范围较大,提供的物资和服务主导种类较多,对地区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

(4)工业基地工业基地是比工业枢纽影响范围更广的经济区域和工业区域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生产、人力等方面对全国或某个大区起重要的基地作用。工业基地的形成,有赖于丰富的原料资源、燃料动力资源,历史形成的先进的技术基础,便利的交通运输和接近市场的地理位置。当然,工业基地的规模、性质、特点并非完全相同,如我国辽宁南部(沈阳、抚顺、鞍山、本溪、辽阳等)工业基地、长江三角洲(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等)工业基地、湘中(长沙、株洲、湘谭等)工业基地等,在全国劳动地域分工中,就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

5.工业区位理论

两方各国将工业布局理论称为工业区位论。它是研究工业企业根据什么原则被吸引到某特定场所,从而获得最大利益(获得最大利益的场所就是最佳区位)的理论。

工业区位理论是西方继农业区位理论之后又一生产布局理论,其奠基人为德国经济学家韦伯(Alfred Weber, 1868—1958)。韦伯的主要目的是探求工业区位的规律,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诸因素及其作用。工业区位的选择决定于生产成本费用的大小,即任何一个理想的工业区位都应当选择在生产成本费用最小的地点上。

(1)韦伯“工业区位论”主要内容 韦伯在分析复杂的工业区位现象前,首先假设了若干前提条件,即:

①所分析的地域单位是具有同一的气候、地形、种族、技术,在单一的政府统治下的“孤立国”;

②在这个地域里有普遍存在的原料(如水和砂子)和有局部存在的原料(如煤和铁矿)的分布;

③劳动力普遍地分布在特定地域,可供应的劳动力是无限的,每一个区位的工资水平不一定相同,但工资固定不变;

④消费地点是已定的,工业制品只能在一定的市场出售,消费量也属已知;

⑤运费与重量和距离成正比,运输工具为火车。

在上述各项前提条件下,韦伯认为,对生产成本费用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只有运输费用、劳动力费用、集聚这三个方面。韦伯工业区位论的主要研究内容可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在暂定其他因子不起作用的条件下,根据运输费指向来确定运费最低的点;第二步,在前一程序的基础上,加入劳动力费用因子的影响,考察原有区位模式发生的第一次形变;第三步是考虑当集聚因子发挥作用时,如何使工业区位模式发生第二次形变,得出工业生产的最优区位。

A.运费的作用——寻求最小运费点。运费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原料重量与运到消费市场的最终产品重量之比,二是原料和产品的运输距离。两个因素组合起来,就可以得出,工厂的区位应是在生产与运销中累计运量(吨公里)最小的地点。

韦伯特别重视对原料的分析,把原料分为遍在性原料(指到处都可取得的原料)和地方性原料(指少数特定地区才有的原料),后者对制约工业区位起主要作用;其次,从原料与产品重量对比关系中区分原料为纯原料(指通过加工重量不减的原料)和损重原料,并由此提出原料指数(指原料重量与单位产品重量之比)概念。当原料指数大于1 时,厂址应位于原料地;原料指数小于1时,厂址应位于销售市场;原料指数等于1 时,则厂址既可在原料地,也可在销售市场。韦伯还采用力学方法,即所谓“范力农构架”方法,推求多原料点和多消费点的合理区位模式,从而确定工厂最小运费点。

RM1、RM2为原料地,M 为市场,工厂厂址P在最小运费点上,其所受RM2引力最大,即RM2是大损重原料。右为区位多边形,在炼锌厂受多因子吸引下,厂址P同样在最小运费点上。

B.劳动力费用的作用——对运费定向区位的影响。当某一地点由于劳动力费用低廉,可将生产区位从运费最低的地点吸引到劳动力费用最低的地点。他所说的工业的劳动力费用就是指在进行特定生产过程中,单位产品中的工资数量。韦伯探讨了劳动力费用的地理差异对区位变化的影响,从纯理论的角度分析,与运费最低的旧址相比较,区位迁到劳动力费用最低的新址,如果每吨成品所需增加的运输费用小于所节省的工资费用,则迁至劳动力廉价的地方是有利的;相反,如果每吨成品所增加的运费大于所节约的工资成本,则不适宜迁移。为了解决这一形变问题,韦伯设计了等费用线,即以运费最小地点为中心,向四周沿伸,将单位产品运费增加额相同点连接起来的连线。事实上就是指单位产品运费相等各点的连线。就等费用线本身而言,其意义并不大,但当引入其他区位因子时,等费用线就有助于我们选择最佳区位点。当确定运费最低点后,只要在此点所位于的等费用线外的任何一点,劳动力节省费用小于其运输费用的增加量,一般说来,企业迁址就是有利的。

C.集聚的作用——对运费定向区位的再次修正。如果当一个工厂企业由集聚所节省的费用,大于因偏离运费最小或劳动力费用最小的位置所需追加的费用时,其区位将由集聚定向。P1、P2、P3代表三个区位三角形中运费与劳动力费用最低点,以此三点为圆心的同心圆为各该区位的等费用线。设集聚所得的经济效益为3,则等费用线3即为临界等费用线,它是由集聚所节约的费用等于偏离运输与劳动力费用最低点的P1、P2、P3所需追加的运输与劳动力费用的等值线。在需要追加的运费与劳动力费用小于3的情况 下,新工厂企业的位置将出现在由三条临界等 费用线交叉形成的重叠部分内,形成由集聚定 向的新区位。

(2)韦伯工业区位理论评价 韦伯被西 方经济学界和地理学界公认为近代工业区位理 论的奠基人,他第一次将工业区位系统化、理论 化。他的理论至今仍被看作是人文地理学,尤 其是经济地理学中进行生产布局和区域规划研究的基础理论之一。目前,仍有许多地理工作者以韦伯区位理论为模式,进行生产和生活设施布局的研究。他所运用的数学推导和区位模 式研究方法,为当今许多人文地理学者所效仿,并为用计量方法从事生产布局和其他人文现 象研究开辟了道路。韦伯对影响工业生产区位的若干因子透彻而深入的探讨并从若干具体因 子中抽象出三个主导因子,进行精确推导,这种方法对现今人文地理学理论建设和应用性研 究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总之,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有其符合客观实际的地方,无论是其理 论本身,还是研究思路、方法都值得人文地理工作者借鉴。但韦伯的理论并非完美无缺。

首先,韦伯从运费角度研究工业布局的普遍规律,其出发点是狭窄的。决定运费的大小 有多种因素,特别是运输工具、运输方法不断地发展、革新,使得运费本身就不断地发生变 化,因而必须以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观点研究运费,才符合客观实际。事实上,由于运输方 式的进步,运费在生产成本中的比重正趋于降低,有的原料消耗少的工业,运费因素更微不 足道。
  本文标题:三大产业的分布(8)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renwen/26999.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renwen/26999.html

顶一下
(1)
14.3%
踩一下
(6)
85.7%
-------
欢迎你对三大产业的分布(8)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三大产业的分布(8)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