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人文地理概论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人文地理概论 > 人地关系理论的历史发展

人地关系理论的历史发展

时间:2011-04-12 17:38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二、人地关系理论的历史发展

1.古代地理学中的人地关系思想

探究人地之间相互关系的思想由来已久。早在公元前500年,中国杰出的哲学家老聃(前580—前500)曾涉及人和自然关系的问题,宣称自然无人性,因而缺乏一种意志感,只能被动地对待。他认为人的责任仅仅是认识自然、利用自然。他的名言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礼记·王制》篇提出:“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认为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各异的人生现象。孟轲(约前372—前289)在《孟子·公孙丑(下)》中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人定胜天思想。另一位有名的哲学家荀况(约前313—前238)主张人类应“制天命而用之”。他发表了“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的精辟言论。他认为只有通过人的作用,才能掌握规律,“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荀子·性恶》),强调依靠人的实践来证实自然规律。荀况是古代中国第一个向自然控制人类命运这一陈旧观念提出抗争的学者。

对于人口繁衍过快而造成资源供应的不足,我国战国时代的思想家韩非子早已提出警告:“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子。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

人地协调和因地制宜的思想在我国古代即有萌芽。管仲(前685—前645)是代表人物之一。《管子·地员》篇中提出:“地者政之本也,辨于土而民可富。”

墨子认为“顺天意而得赏”,承认人应该按自然规律办事。

《国语·鲁语》记载,鲁宣公在泗水上张网捕鱼,里革将渔网割断扔进水里,劝鲁宜公渔猎要及时,要让动植物得到繁衍,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且夫山不槎蘖,泽不伐夭,鱼禁鲲,兽长,鸟翼彀卵,虫舍蟓,蘩庶物也,古之训也。”

在《孟子·梁惠王》篇中,也有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人地协调观点:“数罟不入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树木不可胜用也。”如果用细网捕鱼,会把鱼苗也一网打尽,春夏入山砍伐森林,便要无林可伐。商鞅曾提出“为国任地”的观点,《商君书·算地》篇:“民过地,则国功寡而兵力少。地过民,则山泽财物不为用。”主张人口与耕地比例要保持平衡。认为要“垦田足以食其民,都邑道路足以处其民,山林、薮泽、溪谷,足以供其利,薮泽、堤防足以蓄。故兵出粮给而财有余,兵休民作而畜长足。”已具有人地协调的思想。

吕不韦集门客于秦王政八年(前239)编写的《吕氏春秋》也包含了合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内容,“善相丘陵阪险原隰,土地所宜,五谷所殖。”根据不同地形,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在西方,探究人地关系的历史也十分悠久。希腊学者希波革拉第(Hippocrates,前460—前377)在《论空气、水和地方》的著作中,专门论述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强调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他说:“人们(居住在热带气候里)比较北方人活泼些和健壮些,他们的声音较清朗,性格较温和,智慧较敏锐;……在这样温度(指热带)里居住的人们,他们的心灵未受过生气蓬勃的刺激,身体也不遭受急剧变化,自然而然使人更为野蛮,性格更为激烈和不易驯服。”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Plato,前428—前348)是一位用演绎法来进行推理的学者。他主张地球上一切可以观察到的事物都是完美的客体,一切可以观察到的事物都是从完美的客体退化下来的,或是处于退化的过程中。他看到希腊的阿蒂卡地区曾有过肥沃的土壤,能养活居民,过富裕的生活。山地有过森林覆盖,不仅为家畜提供饲料,还能保持雨水,不让暴雨时的雨水从坡地上倾泻下来。“过去,雨水不象现在这样从荒芜的地面流泻入海而白白损失……现在剩下的和过去存在过的相比,就象一个骨瘦如柴的病人,所有土地上的脂肪和肉都消耗尽了,剩下的只是赤裸的土地骨架。”然而,柏拉图只注重于客观的退化过程,却没有深究产生这一过程的原因,未能认识到那是占用土地的人们使土地改变了面貌,而土壤侵蚀和土地的破坏却是人类文化历史的组成部分,在许多地方都同样出现过。当然受时代和科学技术发展程度的限制,柏拉图当时不可能认识到这一点,因此没有建立关于人地关系的推理。

到了罗马时代,出现了几位试图解释人文现象与环境关系的地理学家。阿加塔尔齐德斯地理分析的基础,就是建立在人为了生存而适应环境这个观点上,带有朴素的人地适应理论的色彩。斯特拉波是罗马时期重要的地理学家,他的《地理》(17卷)一书被保存了下来,从他的引文中,人们才得以窥见古代地理学家那些早已散失的著作的零星内容。他给地理学下了一个定义,认为地理学就是对人们居住世界的描述。他承认气候对于居住区、人口密度和风俗习惯有很大的影响。他把居民及其生活方式作为最重要的研究内容,包括在某一自然环境下社会日常生活状况,如何利用开发自然资源,如何根据人们的需要和智慧来改造、治理环境。他认为:“在地理的研究上,我们不仅需要观察一个地方的形状与大小,而且象我们说过的,要观察它们的相互关系。”在他的著作中,有着内容极其丰富的经济地理资料,但那是描述地理学时代的巨著,只能阐述人地之间的简单的联系,不可能进行科学的解释。
  本文标题:人地关系理论的历史发展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renwen/27034.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renwen/27034.html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人地关系理论的历史发展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人地关系理论的历史发展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