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人文地理概论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人文地理概论 > 三大产业的分布(10)

三大产业的分布(10)

时间:2011-04-12 05:38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交通线路布局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研究运输网集散的客货流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如客货流量、方向、年际及季节的变动特点等,这是交通线路布局的出发点。其次,确定交通线路的走向。根据客货流量、流向和线路服务范围,确定交通线路的始终点。在确定交通线路时要很好地考虑原有线路的潜力,尽可能地利用、改造原有线路,以便更好地选择新线。第三是选择交通线路的类型。根据地域特点,运距长短,客货流状况,宜水则水、宜陆则陆,宜于管道运输则造管道运输线路,有些轻便、易腐、需要快运约则选择航空运输线。在考虑运输线类型时,还应考虑到各种运输方式的联运问题。第四是决定交通线路的技术标准。根据线路承担的任务不同(军事、政治、经济、城镇、旅游、外贸等),划分出运输方式的等级。如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国际机场、国内机场;一级铁路、二级铁路、三级铁路等等。也可根据吸引范围大小、客货流量的规模决定干线、支线或分支线等。

②交通枢纽布局。在运输网中交通枢纽不是指单一运输方式的枢纽,如铁路枢纽、公路枢纽等,而是综合运输枢纽,指几种运输方式,几条交通干线在重要客货流集散地衔接,共同办理各类客货运输所需的各种技术设备的综合体。通常由港口、机场、车站、各类线路、航道、库场,以及车船等装卸、到发、中转、联运、维修、保养、安全、导航和物质供应等项设施组成,交通枢纽承担着各项复杂的运输业务。因此,交通枢纽是各种运输方式的结合部,其功能状况关系到产、供、运、销各部门,对加速车、船周转及旅客、货物的送达影响很大,同时,又因为它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其发展和运营对城市发展又有直接关系。可见,交通枢纽是运输网中的重要环节和心脏。

交通枢纽类型较多,按其汇集的主要运输方式不同可分如下几种:①铁路、公路、海港交通枢纽,一般均处于水陆交通运输相当发达的地区。如我国上海、天津、广州,日本横滨,美国纽约等;②铁路、公路、内河交通枢纽,如我国南京、武汉等,③铁路、公路、航空交通枢纽,如我国北京、郑州、兰州等;④内河、公路交通枢纽,我国此类枢纽一般多为中小城市,大部分属于地区性交通枢纽。

由于交通枢纽在运输网中十分重要,其布局的合理与否关系着整个运输网运输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在具体布局时,第一必须考虑该交通枢纽在运输网中的地位与作用,使得各相邻枢纽之间有合理的分工;其次,要与城市规划和工业布局密切结合。大型工业企业运输量大,工业布点和枢纽内部布局应密切配合,城市道路与枢纽的车站、港口也要相互配合、衔接,枢纽的仓库布局也要做到合理、经济,有利于生产和居民生活的正常进行。第三,要保证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作业。第四,运输枢纽占地多,需充分考虑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因素对枢纽区位选择的影响。

(5)合理运输合理运输的目标就是节省运输能力,减小运费,最大限度地满足国民经济对运输的要求。

①不合理运输的类型。一是对流运输。是指同类货物或相互可以取代的货物,在流向上的相向运行。对流运输是最明显的不合理运输类型,是对运力的浪费。发生在同一交通线路上的对流运输往往较易发现,可称为明显的对流运输,这只要在同一个运输方式内部,加强计划管理即可消除。但是若发生在走向大致平行、距离不远的不同运输方式或同种运输方式的不同的交通线路上,则不易觉察,称为隐蔽的对流运输,这必须引起注意。

二是重复运输。产品输入那些本身生产该种产品,而且数量等于或太于自身需要的地点,叫重复运输。它不仅引起多余的行走距离,也引起多余的装卸劳动。

三是过远运输。指的是在附近地区可以取得的货物,却从过远的地区长途调来,增加不必要的运输工作量。如海南岛的富铁矿石,迄今仍有相当一部分远运供应华北、东北的钢铁企业。海南钢铁基地建成以后,此种过选运输是有可能大为减少的。

四是迂回运输。不采用便捷交通线路的运输,为迂回运输。产生迂回运输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由于线路个别区段运力不足,影响通过能力;另一种是由于发货人未从整个运输体系出发,选择恰当的运输方式。

五是未能合理使用运输方式的运输。是指在货物由发点运至收点,可使用两种以上不同的运输方式时,未能利用运费低廉的运输方式进行调运。如短距离的50公里以内的货物调运交由铁路运输承担,因为货物装卸和由收发点至车站的转运费用所占比重过大,致使运费甚为昂贵。

以上种种不合理运输类型,浪费了运力,增加了运费支出,延长了运输时间。努力消除不合理运输是合理布局交通运输业乃至整个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②合理运输的途径。不合理运输产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工业生产布局不合理、各种运输方式的布局与分工不合理以及物资调拨工作、运输组织工作不完善所致,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首先,生产力的合理布局是合理运输的基础。从运输合理化要求出发,工业布局应该做到使生产接近原料地、燃料地和消费地,尽量缩短运输距离;使生产接近便捷的交通线,或者支出尽量便宜的运费,或者缩短运输时间;尽可能沿河、沿湖、沿海建厂,充分发挥水运运量大、运费便宜的优势。

其次,合理布局和不断改善交通线网,大力发展综合运输。依据国民经济和生产力布局的要求,合理布局交通线网,并使旧的交通线网不断完善。实行综合运输,合理地安排各种运输方式的分工协作,就可以从方向上、运力上保证合理运输的实现。例如对我国来说,一方面应充分发挥铁路运输的骨干作用,同时另一方面也要尽量利用永运、公路汽车运输和管道运输的长处,完善城乡交通网,组织各种水陆联运。

第三,做到产、运、销平衡,是组织合理运输的重要手段。在生产力布局和运输线网一定的条件下,要实现合理运输,主要是通过建立产、运、销之间的合理联系。一般应根据各种物资的特点、产销平衡状况、经济区划和交通线路能力,制定物资合理流向图,货物流动须依图上标明的方向进行,才可能尽量达到运距短、中转少、速度快、质量好、运费省的要求。

货流是货物在地域上的定向移动。它的三个基本要素是:①货物的数量或规模;②货流的收、发点和距离;③货物的流向。货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往往是不平衡的。前者是由于生产地区分布不平衡而引起;后者成因较为复杂。一是由于运输方式的季节性所致,如高纬地区内何航道和海上肮道往往由于冬季冰冻而被迫停航;另一是由于区域生产和消费不平衡,一些货物生产具有季节性,而消费在全年却是均衡的,如粮食、棉花等;一些货物生产比较均衡,而消费却有季节性,如北方冬季对建材需要显著减少,民用煤则显著增多;一些货物则生产和消费均有季节性。要合理组织货流,具体方法有:

i.确定产品销售带。产品最有利的销售带,就是与该产品生产、运输、消费有关的国民经济费用总额最小的地带。从不同地区获得的产品,其价值相同的地点,叫货物分界点,连接各分界点的线,便是该产品最有利的销售带界限。

ii.编制产品标准货流图。各种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一般都分散在全国各地,同类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又往往不在一起。运输的任务,就是要把这些生产企业同另一些消费单位联系起来,尽量就近供应,并把供销关系固定下来。这就需要编制各种产品的标准流向图。在分析各类货物的分布、规格、质量和产销数量的基础上,合理确定产销联系,以保证货流的合理化。

2.商业、服务业地理基础

商业是专门从事商品流通的经济部门,是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是联系生产和消费、工业与农业、城市和乡村的桥梁和纽带。商业活动的主要环节是四个字:购、销、调、存,即购进、销出、调运和存贮货物。商业包括批发商业和零售商业两种类型。它对促进生产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意义十分重大。在当代社会分工日益深化,地域分工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商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服务业与商业有共同之处,即同消费者直接联系,与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服务业也具有与商业不同的特点,即它不出售商品,而是租让劳务,是利用一定设备和工具为社会提供劳务的国民经济部门。因此它实际上是特殊的商业活动。通过各类服务活动,使消费者得到方便、省力和享受,它也促进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通常包括旅馆业、理发业、洗染业、沐浴业、修理业等。

商业、服务业是在流通领域从事经济活动的产业部门,是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纽带,社会生产、再生产的重要渠道。在产业分类中都划入第三产业,加之它们在分布上有许多共性,因此常将它们合称为商业-服务业。广义的商业也包括服务业。

(1)商业和服务业特点商业-服务业作为一个产业部门与其他产业部门对比,有下述主要特点:

首先,商业和服务业是第三产业的核心部门。商业和服务业不同于工业、农业,它主要不是从事物质产品的生产和加工,不生产新的物质产品,但创造价值。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工业、农业等部门生产出来的物质产品,只有经过商品流通,才能从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社会再生产才能继续下去。如果商品流通渠道堵塞,生产出来的产品销售不出去,需要的原材料和设备买不进来,劳动者的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不可能有充沛的体力和精力参加生产,企业的再生产就不可能进行下去。商业在购、销、调、存的过程中创造产值。服务业的活动也是在生产过程中实现的,它从事调运生产资料,包装商品等,同时租让劳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它的产值实质上多数也是在生产全过程中创造的。

商业、服务业活动前连工农业生产,后接社会消费,通过流通领域获得经济效益,所以在第三产业中居于核心的地位。近年来,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在商品零售价格中,社会流通费的比重很高,如日本高达50%,其中销售费(主要是商业)达25%,物流费15%(运输费10%,包装、装卸和保管费5%),利润10%。劳务消费也已占个人消费支出的40%左右。可见商业、服务业在生产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其次,通过中心地实现职能。商业、服务网点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等级层次性,它的主要环节(零售)依托中心地(当一个地点成为周围居民所需商品、服务的供应地时,此地点就叫做中心地)发挥作用。不同等级的中心地集中了不同级别的商品。中心地级别越高,商品和服务种类越多,水平越高,服务的半径越大。要想实现商业和服务业职能,必须充分发挥中心地的作用,吸引大量顾客,因此中心地及其商业、服务业网点的合理分布是商业、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第三,直接面对消费者。商业(零售)和服务业直接面对顾客,人的行为作用在本产业中特别重要,而且同时表现在买卖双方。因此该产业的发展与消费者的行为、服务人员的素质等密切相关。例如,经济发展水平高,国民收入多,劳动者收入就高,投入市场购买商品的货币就多,完成社会商品零售额也多,其消费水平就高;反之,经济发展水平低,收入少,投入市场的货币少,购实力低,就造成低消费水平。因此,消费者的收入高低直接关系到所需商品的等级与类型,影响到商业经济活动的规模和范围。其他还有消费者的社会文化差异,人口的数量及其分布等因素都直接影响购物行为,进而影响商业、服务业的发展和分布。

第四,综合性强的产业。商业、服务业的流通职能,决定了它和工农业生产有着不可分割的物质内容和数量上的联系,同时商品的购销又必须借助于交通运输,故商业、服务业必须与工、农、运等生产部门配合与协作,形成产、供、销合理的完整系统。另外,商业和服务业内部也是多部门联合活动。商业包括购、销、调、存各环节,它们之间要紧密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商业系统,同时各环节协调起来,才能取得最大经济效益。在活动过程中某一环节失调,必使其他环节不能顺利运转。服务业也是如此,各部门联合形成完整的服务系统。因此,商业、服务业既具有产业外部产、供、销的纵向联系,又有着产业内部的部门横向联合,它是多产业、多部门的有机联合的综合性产业。

(2)影响商业和服务业分布的因素商业和服务业的活动集中在流通领域,是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中介”,因此它不仅决定于生产,而且也决定于消费,没有生产,固然没有可供交换的商品,但若没有消费,商品、服务业也就只能停留在流通领域,不能实现其使用价值。具体以商业来说,商业活动既受商品货源(生产和提供商品的地方)的影响,又受商品市场(商品交换集中的地方)的影响。渠道畅通与否,不仅使整个商品流通受到影响,甚至影响商业活动能否顺利进行,人民生活需求能否得到满足。因此,商业、服务业的分布受到多种因素制约,主要有地理位置、社会经济因素及自然因素等。

①地理位置。地理位置与商业、服务业中心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古今中外,著名商业中心的形成几乎都与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关。位于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和人口密集地区的中心地商业发展条件优越,易形成巨大贸易中心。位于沿海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而位于崎岖山区和远离经济发达地区,不利于商业的兴起。

中心地的交通位置对其商业、服务业的形成、结构影响极大。在铁路和汽车运输发展以前,较大的贸易中心都位于通航河流沿岸及其与支流交汇点,或者陆运和河运的转运点。铁路与汽车运输发展后,在铁路枢纽、公路枢纽、陆路(铁路和汽车运输)与水路运输交汇点和转运点兴起巨大的贸易中心。上海、天津、广州等就是在水路与陆路的转运点,形成的全国性甚至世界性贸易中心。

位置条件对商业的性质、结构等也产生巨大影响。位于热带和寒带的中心地,经营的商品性质显著不同。赤道地区的商店很少经营皮货,高纬地区的商店很少经营凉鞋和凉席。边境的位置则有利于形成过境贸易中心,便于与邻国进行贸易。
  本文标题:三大产业的分布(10)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renwen/26999.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renwen/26999.html

顶一下
(1)
14.3%
踩一下
(6)
85.7%
-------
欢迎你对三大产业的分布(10)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三大产业的分布(10)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