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人文地理概论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人文地理概论 > 三大产业的分布(5)

三大产业的分布(5)

时间:2011-04-12 05:38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三)第二产业及其分布

1.工业生产特点

工业生产包括两类,一类是对自然界物质财富的采掘和采伐(采矿工业和伐木工业等),另一类是对矿产、农产品和畜产品等物质财富的加工使其在形态上或质量上发生变化(各种加工工业、化学工业等)。

工业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之一。工业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等,提供多种原材料、能源和几乎全部的生产资料——生产工具和技术装备,并且,还为满足人类物质生活需要,提供大量的生活资料。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由工业提供的各部门技术装备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各部门的发展水平和效率,制约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国民经济现代化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工业现代化水平。

和农业生产相比较,工业生产具有许多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对研究工业生产分布有重要意义。

(1)农业生产是生物的生长过程,而工业生产是物理的、化学的生产过程,以及少量的微生物作用过程。这一本质特征规定了:工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不象农业那么强。例如,作为农业生产资料的土地,对农业生产有着极大的重要性,土地资源的丰腴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生产的效果,但对于工业说来,土地仅仅提供生产场所。因此,自然要素的时间、空间变化特点对工业生产影响较小,除少数部门(如制糖、晒盐等)外,工业生产可以全年连续进行,无明显的季节性。而且,工业生产方法各地基本一致,同一种产品可在各地生产。一般工业产品的设计图纸和工艺流程基本上到处适用(少数受气候影响),没有地域性差异,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也较小,工业生产在其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保证年年增长,相对比较稳定,不象农业生产那样受自然条件的稳定性的影响。当然,自然条件和资源对工业生产和分布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和作用。

(2)专门化与协作。随着技术的进步,为了更好地发挥经济效益,工业内部日益走向专门化生产。产品单纯化和单一化,使生产分工越来越细和越来越复杂,联系与协作越来越广泛。联系的方面和方式远比农业生产间的联系广泛、复杂。例如:汽车厂便需要与橡胶厂、电气仪表厂、家具厂、滚珠轴承厂等几十个企业进行协作,以协作方式获得的零部件的价值要占汽车成本的40%以上。

(3)工业生产技术性强,精密度要求高。工业越发达,产品越高级,精度要求越高。所以,工业产品的质量问题对一个企业来说是生死攸关的问题,不能生产质量合格产品的企业是注定要被淘汰的,尤其精密机械、电子工业等知识技术密集型工业对生产技术要求更高。

2.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

工业分布是自然、社会经济、技术诸条件综合影响的结果。

(1)社会经济条件对工业分布的影响

①生产方式决定工业分布的基本特性。工业的发生晚于农业,它是原始社会后期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产物,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18世纪中叶,在英国出现的产业革命,工业发展从手工业作坊进入大机器生产,出现了规模庞大的工厂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复杂协作关系。相应于工业生产的发展,工业分布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当手工业发展的早期阶段,工业与农业在较大程度上联系在一起,其分布具有分散特征,随着手工业技术的进步和商品交换的增加,相继兴起的城市成为手工业中心,从而其分布具有相对集中性质,手工业工场又加强了这一集中过程;进入大机器生产后,由于其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联系复杂化,多样化,就形成了集中的工业区。

②运输条件与工业分布。交通运输条件对于工业的分布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因为工业本身需要的原料、燃料及其产品都需要交通工具来输送。特别是对那些运量大的工业部门来说,运输费用在工业生产成本中占很大比重,在工业布局时,一方面要求进行合理布局,尽量减少运输费用,另一方面,也需要根据工业发展的需要,相应地布置运输网络,如日本等资源贫乏、原料和燃料依赖进口、成品依赖出口的国家,配置工业时往往首先考虑海运是否顺利,为了节约运费而把大工厂直接建在海边,从船上卸下的原料不必转运,甚至可直接卸到厂内或者车间。

③劳动力状况。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对工业的发展和分布关系重大。尤其是后者,在诸多的生产要求中地位日益上升,因为在未来社会里,科学技术更加明显地成为第一生产力,而科学技术的优势是以全体劳动者的高素质为前提的,所以现代化国家都把劳动力的培养训练方面的战略性投资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上。如60年代韩国为了适应工业发展的需要,把人才资源的开发重点放在职业技术教育上,培养了大批熟练技术工人,因此20多年来取得8.4%的经济年增长速度。新加坡20多年来经济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9%的水平,是与它拥有一支有专门知识、技能、训练有素和受过良好职业技术教育的劳动力队伍密切相关的。

④市场与工业分布。生产就是为了消费,供应市场,市场成为决定工业分布的重要的条件之一,市场容量和需要的变化,决定工业的规模和种类。如美国的企业立足于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非常重视市场研究。有的美国公司来华投资以前,对中国进行了三四年,甚至6年的调查研究,不仅在政治稳定性、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等方面,而且还深入到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变化,在此基础上进行市场细分和定位。在地理上,以沿海地区为基地,逐步向内地扩展;在人口上,以青年人为先导,逐步铺开;在市场对象上,以高、中收入者为主要突破口;在时间上,以见效快的产品为龙头,带动系列产品配套上市,递进开发潜在市场。这一点在来华投资的大跨国公司中最为明显。市场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⑤生产的社会化与工业分布。生产的社会化发展相应地产生了集聚的要求。近代工业生产部门越来越复杂,工艺日益走向专业化,各部门各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越来越广泛,不仅有原料、材料、燃料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还有生产装备、生产工艺过程之间的协作关系,同时工业生产与各项农业、服务业之间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产的集聚化对生产专业化、生产的协作化和经济的联合具有重要的意义。20世纪60年代,在黑龙江省的西北地区发现了特大的油田,于是钻井队集中在这里勘探打井,采油队来采油,炼油厂、化工厂、医药厂、化肥厂、农药厂也纷纷建立,还有一批从事化工生产资料生产的企业也相继成立,如化工机械厂、机械维修厂等,由此又引导服务、商业、运输业纷纷建立。这样形成了中国北方的石化城市——大庆市。

当然,工业的集聚也存在着弊端,对环境的压力增大,甚至造成严重污染。例如,日本四日市由于巨大的石油化学联合企业的建立,污染严重,以至造成国际上有名的化学烟雾事件。濑户内海一个时期内污染严重,使海中生物大量死亡,形成有名的“赤潮”。因此,当工业集聚达到某一水平时,由于环境问题的出现,会出现工业分散的趋势。目前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全球的关注,保护环境和防止污染已成为许多国家日益关注的重要课题。如我国首都北京市把城区内污染扰民的工厂有计划地迁到郊区,并进行综合治理,也是这个原因。

(2)生产技术条件每个时期生产力的水平主要取决于技术水平,因此每个时期的技术水平强烈地影响着工业发展和分布的特点。例如,1800年后,美国制革工业从新英格兰向宾夕法尼亚州和中西部各州转移,就是因为在制革过程中所用的单宁需要有大量的橡树和长青树皮供应的缘故。这种转移就是因为树皮来源枯竭,树皮为减重原料,不适于长途运输,工厂必须接近林区。可是由于技术发展,人工提炼的单宁精运输极为便利,从而使制革工业从林区解放出来,设于皮革消费区或原料产地。可见,技术因素对于工业分布与发展的影响是很大的。

今天的工业日益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出现的新机器、新工艺、新材料、新能源,不仅影响工业部门和产品种类,也影响到工业的地区分布。例如,高技术工业的产品以短、小、轻、薄为主,单位产品中运费下降,原料也由偏在原料转向利用遍在原料,单位产品原料占成本的比重就降低。日本九州集成电路生产原料费仅占销售价的1/2500。所以工业从原料基地和海运基地解放出来,形成以产品快速运输为特征的“临空型”工业。美国在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依靠技术开发的重要产品,如飞机、电脑、半导体、生物技术和通讯等,与国内的物质资源关系并不多,事实上,资源的地理位置正在日益失去其重要的经济意义,这是和过去以资源为基础的工业十分不同的。

当然,工业的发展与分布也影响技术的进步,先进技术的创新中心往往是主要城市或某些对外开放城市,新技术的传播沿着城市等级体系进行,新技术在城市中容易推广,某些技术推广中心周围的农村地域推广新技术的速度也较快。

(3)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对工业分布的影响自然资源与自然条件是工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影响工业发展的规模和地区分布。

①自然条件为工业提供了劳动对象。例如矿产的蕴藏为采矿工业提供了劳动对象,森林资源为采伐工业提供了劳动对象,只有在埋藏煤的地区,才能采煤,只有在林区才能伐木,可见在工业发展中有无自然资源,对某些工业来说,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②自然界给工业提供了加工原料,加工原料(矿产、植物和动物)的多少与原料距工厂的远近,对工业的发展和分布有着重大的作用。工业生产过程能否获得有保证的大量廉价原料,是工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英国高炉炼铁,矿石以及燃料等原料成本竟占炼铁成本的70%)。矿产资源的储量、质量、埋藏状况及矿床的地质条件等,不仅影响到建设企业的可能性(只有储量达到一定程度才有开采价值),也影响到企业的规模和矿产开采利用方式(是露天开采还是井下开采),从而影响到工业劳动生产率。如矿体埋藏愈深,开采基本建设投资愈多,开采费用愈大,生产成本增高,经济效益降低。浅层矿或出露地表矿体,则可采用最经济的露天开采方式,投资少,工期短,见效快,工效高,成本低,安全好。

③自然界为工业提供了动力资源。一切工业没有动力(煤、天然气、石油、水力等)是不能发展的,尤其是有色金属冶炼和电炉炼钢耗电更多。例如炼一吨镁需用21000—24000度电,炼一吨铝需要用16000度电,相当于6—8吨煤。一个年产2万吨铝的工厂,每年就需要6亿度的电力。因此有色金属冶炼中心往往与电力工业中心结合起来布局,我国甘肃省以丰富的水电资源,吸引了大量耗电大的有色金属工业。
  本文标题:三大产业的分布(5)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renwen/26999.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renwen/26999.html

顶一下
(1)
14.3%
踩一下
(6)
85.7%
-------
欢迎你对三大产业的分布(5)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三大产业的分布(5)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