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我国人口地理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我国人口地理 > 我国城镇人口的历史演变--我国的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

我国城镇人口的历史演变--我国的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

时间:2010-01-29 02:03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1.城镇的起源和早期的发展

    远古时代,人类以采集渔猎为生,终身过着飘泊流动的生活,居住形式基本上是巢居或穴居,没有也不可能形成固定的聚落。大约1万年前原始农业的出现,是人类经济生活一次划时代的转折,从此人们的居住形式逐渐向定居转变,而产生出原始的乡村聚落。这些聚落规模小,职能单一,又均为聚族而居,其性质与后来的城镇完全不同。母系氏族公社制全盛时期的半坡村即为其典型代表。对这一时期,古籍《抱朴子・诘鲍篇》曾有描述:“曩古之世,无君无臣,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势利不萌,祸乱不作;干戈不用,城池不设。”

    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剩余劳动和私有财产的出现,社会分工日渐深化,并有了最初的商品交换。随着氏族或部落之间差异的扩大,争夺地盘、掠取财富的冲突或战争逐渐成为经常的社会现象。正是这种贸易和防御的需要,使一些乡村聚落演变为最早期的城市。对此,古籍《礼记・礼运篇》记载道:“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这段话清楚地表明,城市是随着私有财产而出现的。

    关于中国古代城镇的起源,不少人认为:“城市的产生,完全是阶级斗争的结果。”“城是国家出现后奴隶主贵族和奴隶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日益激化的产物。”

    笔者认为,城镇属于历史的范畴,其起源、发育、演变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就防御和贸易这两种城市最基本的职能来说,是私有财产出现后的产物,这时还没有进入阶级社会,氏族冲突和部落战争也都不属于阶级斗争。因此,最早期的城市在进入阶级社会前就已经出现了。其实,恩格斯明确地说过:“用石墙、城楼、雉堞围绕着石造或砖造房屋的城市,已经成为部落或部落联盟的中心”。他所指的正是氏族社会的晚期。中国的古籍对城镇最初的出③

 现也有不少记载,如《轩辕本纪》:“黄帝筑城邑,造五城。”《黄帝内传》:“帝既杀蚩尤,因之筑城。”《吕氏春秋・君守篇》:“夏鲧作城。”《吴越春秋》:“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人,此城郭之始也。”这里指的也都是氏族社会的晚期。现在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城镇起源于距今五六千年、以龙山文化为代表的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在对这一时期的登封王城岗、淮阳平粮台、寿光边线王等考古遗址的发掘中,都发现了城垣夯筑的遗迹以及陶制水管、青铜炼渣等,这说明不迟于龙山文化中期,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已进入了城市的早期发展阶段。

    进入奴隶社会,城镇成了阶级斗争的工具,开始具备政治和宗教统治的职能。商代的郑州商城、安阳殷城都已是十分成熟的阶级社会城市,其城区范围均达25平方公里左右,比前述半坡村大了100多倍。西周分封71国,导致了中国城市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潮。春秋战国时期征战频繁,诸侯国莫不筑城自卫,而形成了城市发展的第二个高潮,仅《左传》中有记载的筑城即多达68次。据不完全统计,春秋时期中国已有100多座城市,比商代增多好几倍,至战国时期则更多。城市的分布范围从黄河两岸向南向北扩展、城市规模也显著增大。战国时赵奢说:“古者四海之内,分为万国,城虽大,无过三百丈者;人虽众,无过三千家者。今千丈之城、万家之邑相望也。”当时的小城市一般占地1~5平方公里,大城市则达30平方公里;最大的临淄城有7万户居民,被形容为“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有人估计,春秋战国时期“全国人口或许有三分之一以上集中在②

 城市之中。”但此时毕竟尚处在城市发展的初级阶段,不仅大部分城市人口仍是农民,“甚至在天子王都和诸侯首邑之内,也往往是黍离麦秀,呈现出一片田园景象。”城市形态还难以同后期相比。
  本文标题:我国城镇人口的历史演变--我国的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renkou/7124.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renkou/7124.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我国城镇人口的历史演变--我国的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我国城镇人口的历史演变--我国的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