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我国人口地理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我国人口地理 > 我国七大人口区-我国的人口区划

我国七大人口区-我国的人口区划

时间:2010-01-29 02:03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关于中国全国范围的人口区划,迄80年代初一直未进行过详细的研讨。1935年胡焕庸先生在“论中国人口之分布”一文中,以爱辉(黑河)至腾冲的联线把中国划分为东南半壁和西北半壁两部分,可说是对中国人口区划的最初尝试。1983年胡焕庸先生又发表了题为“我国八大区的人口密度和人口政策”的论文,把全国划分为8个人口区,即:①黄河下游区(包括京、津两市和冀、鲁、豫3省);②辽吉黑区;③长江中下游区(包括苏、皖、赣、鄂、湘5省和上海市);④东南沿海区(包括浙、闽、台、粤、桂、琼6省、区);⑤晋陕甘宁区;⑥川黔滇区;⑦蒙新区;⑧青藏区。胡先生八大人口区的划分,概括了中国人口地理一些最基本的地域差异,并保持了一级行政区的完整,在国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不久,胡焕庸和笔者合作、由笔者执笔的《中国人口地理》一书,为了更深入细致地反映出地域差异性,打破一级行政区界,而以二级行政区为单元,尝试性地把全国划分为七大人口区。本书即以这一区划方案为准,只是对区界作了一点局部的调整。

  1.黄河中下游区

  本区范围包括北京、天津两直辖市,河北、山西、山东3省,除南阳、信阳两地区外的河南省,除汉中、安康、商洛三地区外的陕西省,甘肃省的天水市和平凉、庆阳两地区,再加上江苏省的徐州、连云港、淮阴和盐城 4市,以及安徽省的淮北、淮南、蚌埠3市和阜阳、宿县两地区,但淮南、蚌埠两市的市区不在内。总面积92.6万平方公里。

  本区大体上以长城为北界,秦岭—淮河线为南界,六盘山为西界。除最东侧范围不大的山东丘陵外,全区在地形上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东半部为华北平原(包括北面的海河平原和南面的黄淮平原);西半部为黄土高原,但高原上也有局部的平原,其中最重要的是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区内气候除北部长城沿线属中温带半干燥类型外,其余部分基本上均属于南温带半湿润或半干燥类型,年平均气温一般在 5~15℃之间,年降水量可达450~950毫米。总的看来有着发展生产的良好条件。

  区内人类活动的历史极其悠久,旧石器时代是北京人、蓝田人、丁村人基本的活动范围,新石器时代曾兴起过著名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进入奴隶社会后一直是中央王朝版图的核心部分。直至西汉其人口数量一直占全中国80%以上。此后随着其它地区的渐次开发,该比重逐渐下降,到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总数为34474.5万人,占全国30.5%,次于长江中下游和四川盆地区,在七大人口区中居第二位,但人口密度仍达每平方公里 372.3人,在各区中显著领先。

  民族成分单一,是本区的一个重要特点,大部分地区少数民族比重都在1%左右,仅最西部的甘肃省境内有较多的回族,河北省东北部有较多的满族。

  由于本区开发历史悠久,人口规模庞大,对土地的压力格外沉重,故长 期以来人口一直向外迁移,基本的迁移方向一是东北,二是西北,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本世纪70年代。由于这个原因,全区人口发展速度较低,1964~1982年间年均递增率为1.86%,在七大区中居于末位。但近10余年来,迁移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外迁人口减少,迁入人口大增,此外不少地区在人口自然变动上出现某种程度的失控,致使人口发展速度明显偏高,1982~1990年间年均递增率为1.75%,虽比前18年下降0.1个百分点,但在七大区中已跃居第二位,仅次于华南区。

  其中某种程度的人口失控表现最为严重的有两大块地区:第一块是豫皖苏鲁地区,包括豫东、皖北、苏北、鲁南、鲁西南,是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老大难地区。第四次人口普查表明,这里各二级行政区(地区或市)出生率普遍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数,河南省商丘地区为 29.43‰,安徽省宿县地区为28.15‰,阜阳地区为26.04‰,江苏省淮阴市(3市9县)为25.80‰,其余也多在24‰左右。具体到县,问题更为突出,江苏省最穷、接受上级财政补贴最多的沭阳县和滨海县1990年出生率分别高达52.4‰①和35.3‰,看来再多的财政补贴也填不满这种滥生滥育的无底洞。
  本文标题:我国七大人口区-我国的人口区划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renkou/7116.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renkou/7116.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1)
100%
-------
欢迎你对我国七大人口区-我国的人口区划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我国七大人口区-我国的人口区划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