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中国的青藏高原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中国的青藏高原 > 土壤利用特点和改良

土壤利用特点和改良

时间:2010-01-29 02:57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六、土壤利用特点和改良
青藏高原土壤类型众多,按照土壤对农、林、牧业的适宜性,大致可以
分成四类:第一类是适宜于农、林、牧业利用,而以农业为主的土壤,如山
地灌丛草原土、灌淤土、灰钙土,一部分山地褐土和棕壤等;第二类是适宜
于牧业和局部可作农业利用的土壤,如亚高山灌丛草甸土;第三类是适宜于
放牧的土壤,主要是各类高山土壤;第四类是暂不适宜利用的土壤,包括各
类荒漠土壤和盐碱程度很高的土壤。各类土壤所占比例很不一样,按利用的
可能性来说,以西藏自治区为例,目前难以利用的土壤约占五分之一,已利
用和可利用的一类约占五分之四。其中,牧业利用占65.3%,森林土壤
占11.6%,耕地占0.19%。可见,天然牧场面积很大,就整个高原而言,
也是草场多、耕地少、林地比重低的牧业地区。然而,另一方面,高原自然
条件复杂多样,土壤利用在地区之间变化很大,垂直分异明显,尤其以南部
和东部更突出。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青藏高原可以分成三个区,它们是:
(1)高寒牧业区:包括整个羌塘高原及青海玉树、果洛两个州的大部分
地区,以牧为主,牲畜秋肥冬瘦。羌塘北部及青南高原西部人口稀少,仅有
少数牧民进行游牧;羌塘南部及青海玉树、果洛大部分地区,天然牧草的生
长期约3 个月,植被稀疏、载畜量低、绝大部分地区是纯牧区,以游牧为主。
少数地区定居游牧。牧业生产上的问题是草场利用管理粗放,冬场缺乏;阿
里地区河谷有少量种植业,其余均以游牧为主。
(2)高原农牧交错区:包括高原东南和东北的大部分地区,农牧交错分
布,高山以牧业为主,农业分布在盆地和谷地中。本区牧业仍较重要,在农
区还饲养犏牛做耕畜,马、骡、驴也较多。区内藏南谷地经济较发达,人口
亦较密,平均每个劳动力有耕地近6 亩,农作物绝大多数一年一熟。农业在
这里比较次要,草场面积有五千多万亩,但载畜量远超过羌塘。气候高寒、
劳动力不足、肥料缺乏是限制农业产量的重要因素。横断山地农林牧业呈垂直分布,江河两旁阶地为农业,山腰为森林,高山上为牧场。农业以偏南河谷为主,北部分布零星,大部分地区农作物以青稞为主、耕作较粗放。黄河
上游的牧区以牦牛最多,农垦历史较晚,轮歇地较多。祁连山地和青海湖滨
种植作物以青稞为主,这里肥料缺乏,轮歇撩荒情况相当普遍,牧业以游牧
为主,一般实行季节轮牧。柴达木盆地原以牧业为主,但牲畜数量并不多,
这是因为广大地区天旱缺草,有一些草场有草无水,还有一些沼泽沮洳,放
牧不便,而且夏季蚊蚋孳生。1954 年以后种植业有较大的发展,但由于气候
干旱,水源缺乏,盆地内可利用的土地中绝大部分适于牧用,仅少量为宜农
宜牧地。种植业的稳定发展有赖于开辟水源,发展灌溉和改良盐碱土。
(3)高原东南农林区:包括藏东南、川西和滇西北是南方农业向青藏高
原农牧业过渡的地区。河谷农业发达,牧业居次要地位,高山中部森林密布,
是我国第二大原始林区。区内藏东南天然森林密布、过成熟林多,采伐利用
尚少。农业零星分布于河谷两岸及林间空地,一年可以两熟。横断山地及岷
江上游土地利用的垂直差异很显著,东南部河谷一年两熟,玉米、小麦、水
稻为主要作物,高原特有的青稞较少;向北,春小麦及青稞比重增加,直至
以青稞为主。农业生产技术和产量水平亦以东南较高,向北则耕作粗放而产
量低。大部分山地均有天然森林,但在高山及高原上,则以牧业为主,林业
退居次要地位。
青藏高原各地区、不同土壤的利用改良措施是不同的。
青藏高原境内约有耕地 1700 万亩,主要分布在青海东北部黄河、湟水
谷地、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以及藏东川西诸大江河流域较宽阔的谷地。现有
耕地土壤较普遍地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本文标题:土壤利用特点和改良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qingcang/9445.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qingcang/9445.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土壤利用特点和改良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土壤利用特点和改良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