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中国的青藏高原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中国的青藏高原 > 季节轮牧

季节轮牧

时间:2010-01-29 02:56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在青藏高原上由于各类草场所处地貌部位的差异、海拔高度的不同,牧草的返青和生长期有明显的垂直变化。随着季节的冷暖交替,牲畜放牧也由低处到高处,牧民们积累了按季节转场放牧的许多宝贵经验。高山草场范围较大,通常多作为暖季放牧场,夏秋季节有雨水或冰雪融水形成的地表迳流,为牲畜提供饮水条件。冷季草场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宽谷、盆地中,面积有限,由于温度、水分条件稍好,单位面积产草量较高。高原上冷季长达7—8 个月,暖季只有4—5 个月,所以冷、暖季牧场的实际载畜能力相差悬殊。在高原东南部冷暖季牧场不平衡的程度小,但在中、西部牧区它们的差异很大。在农牧交错区域,由于谷地多已开垦,冷暖季牧场极不平衡,割草场也普遍缺乏。

  藏族牧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渐认识到高原上冷季牧场小、放牧时间长的特点,按照各地的特点,对牧场进行季节放牧的划分。如藏北有“春放水边、夏放山,秋放山坡、冬放滩”的牧谚;藏南则有“春季牧场在山腰、夏季牧场在平坡,秋季牧场在山顶,冬季牧场在阳坡”的经验。季节牧场的划分是以生物气候的垂直差异为依据的,同时考虑到牲畜对各类草场的适应性以及畜牧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在青藏高原的不同地区形成了各种季节转场放牧的类型。

  高原东南部湿润、半湿润森林区域内,位于森林上限之上的高山带通常用于夏秋放牧,河谷中河滩、坡地及作物茬地则为冬春牧场,处于两者之间的山地多为春、秋转场放牧地。这类季节草场在横断山峡谷区表现明显,可以金川、小金地区为例,如表11 所示:
  表11 金川、小金地区季节草场划分
  垂直自然带 海拔范围 放牧时间 季节月份
  高山灌丛草甸带4 , 000 米以上仲夏—初秋6 月中— 9 月初
  山地暗针叶林带3 , 500 — 4 , 000 米初夏5 月中— 6 月中秋9 月初— 9 月底
  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3 , 000 — 3 , 500 米晚秋9 月底— 10 月中春4 月初— 5 月中
  干旱河谷灌丛带2 , 500 — 3 , 000 米以下冬春10 月中— 3 月末
  在高原中东部丘状高原区域,如那曲、玉树等地,由于地势起伏和缓,草场类型差别不大,冷暖季牧场的载畜能力基本平衡,通常没有明显的春秋季节的过渡性牧场。

  半干旱、干旱的高原西部地区,基本上是按地区划片的三季牧场制。如羌塘高原中东部,地势高,地形波状起伏,高原湖盆宽谷草场地势开阔,面积较大,夏秋季节可以任意放牧。但这里冬春草场面积较小,为了合理利用与保护冷季牧场,一般都把冬场和春场分开,是冬—春—夏秋形式的三季牧场。在藏南及藏西阿里也有这类形式的季节牧场。高原腹地内部暖季牧场的面积远大于冷季牧场,为了缓和冷季牧场的压力,通常都把畜群进入暖季牧场的时间提前,而逐步推迟畜群进入冷季牧场的日期。因而在高原西部暖季牧场的放牧时间比东部多两个月左右。在大江河源的青南高原上,属于另一类型的三季轮牧:冬春季节,即11 月至次年4 月,在谷地避风处定居,5—8月的夏季移入高山草场,至9—10 月间畜群逐渐下牧,是为秋季草场。至于农区及半农半牧区则为定居游牧类型及定居定牧类型,牦牛、犏牛等多远出游牧,马、骡、山绵羊及猪等则在村寨附近早出晚归放牧。部分农区由于牧场比较狭小,牲畜以舍饲为主。

  过去,藏族牧民长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目前在农牧交错地区基本上实现了定居,牧区则尚属半定居状态。一般牧区多在条件最好的冬春场上建筑房屋和棚圈,老弱妇孺和部分劳力常年定居,从事草场水利建设、草场围圈和改良,割草备冬,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垦种粮;大部分劳力跟随畜群按季节转移牧场,在某一季节牧场内也多次搬家移圈。通常是暖季远出放牧,冷季回到定居点附近。在缺少冷季草场的一些牧区,牧民在冬季也将部分健壮畜群赶到高处放牧或远牧。


  本文标题:季节轮牧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qingcang/9411.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qingcang/9411.html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季节轮牧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季节轮牧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