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中国的青藏高原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中国的青藏高原 > 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河之水天上来

时间:2014-12-03 21:08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黄河自古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世界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在古代的《山海经》、《禹贡》和《水经注》等书中皆称它为“河”。因它的中游流经广大的黄土高原地区,支流挟带大量的泥沙汇入、使河水呈黄色,故名黄河。黄河的藏语名称叫“玛曲”,“玛”是藏语“玛甲”一词的简称,意为孔雀,“曲”为河、水之意,玛曲即孔雀河。当地藏族群众中流传着一句描绘玛曲的谚语说:孔雀河边有孔雀,尾翎插在宝瓶中。当地人民根据黄河上游玛曲涌滩有众多小湖的地理景观,命以孔雀河这一美名。每当登高远望,数不尽的大小湖泊宛如繁星落地,绚丽多彩,恰似孔雀开屏,尾翎眼彩斑斑点点。藏族人民称这个滩为“玛涌”,把流经这个滩的河叫玛曲。千万年来黄河奔腾不息,源远流长。它的最初源流究竟是从哪里开始的?唐代诗人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句和诗人刘禹锡的诗“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同样只是艺术的语言和文学的想象。一般认为,到了唐代,对河源就有比较丰富的认识,即已经知道黄河源于巴颜喀拉山。公元1280 年(至元十七年),元代的都实奉命探源,这是国家第一次派专人考察河源。至清代也曾对黄河源进行过查勘,但一般都只到星宿海一带。星宿海“小泉亿万,不可胜数,如天上的星”。星宿海的藏语名称叫“错岔”,意为花海子,即大片沼泽及许多小湖组成的低洼滩地。解放后,我国科学工作者曾多次对河源地区进行深入系统的考察,历经千辛万苦,为确定黄河河源作了大量的工作。目前,关于黄河河源问题还有争论,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黄河多源,其源头分别是扎曲、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另一种意见认为,卡日曲长,流域面积广、水量大,应定为黄河的正源。“卡日”在藏语中为铜,形容卡日曲流域具有红铜色。卡日曲流经大片第三系红色地层,洪水期河水中夹带泥沙具红棕色,故称为“卡日曲”。按照1978 年黄河源头考察组的看法,如果以卡日曲为正源,应当说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各姿各雅北麓。
  黄河在内蒙古托克托县以上为上游,大体上自刘家峡以西属青藏高原范围。这里地势高、气候寒冷,虽然降水量不多,但水分蒸发消耗较小,是黄河产水量的高值区。河源段河流迂迴曲折,河水散乱,有时难以辨别主河道。河道两侧分布着大大小小、形状万千的湖沼,湖沼之间是常年积水的沼泽化草甸。
  黄河在青藏高原还是多峡谷的河流。万里黄河上的第一个峡谷是位于星宿海盆地和约古宗列盆地之间的茫朵峡谷,该峡谷东西长18 公里,谷宽500—1,000 米,两侧山相对高100—200 米,黄河通过峡谷的流量为1.9 立米每秒。当然与黄河流经青藏高原边缘的峡谷相比,茫朵峡谷就算不了什么。在峡谷段黄河流经山地丘陵,形成峡谷和川地相间的形势,坚硬的片麻岩、花岗岩、变质岩等地段形成峡谷,较疏松的砂页岩、红色岩系等则形成宽谷。在众多峡谷中,龙羊峡、松巴峡、积石峡等较大,它们的形成与高原的整体抬升及河流强烈下切有关。
  黄河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然而,它在青藏高原上的河段输沙量却很少,水土流失轻微。据估算,黄河水量约70%来自兰州以上,但是输沙量仅为7%左右。通过兰州的多年平均输沙量约有一亿吨,再往上游到贵德只有2,000 万吨,唐乃亥更降至 1,000 万吨,年平均含沙量也由兰州的 3.44 公斤/立方米,分别降至1.00 公斤/立方米和0.513 公斤/立方米。与全流域相比,多年平均输沙量仅占十五分之一弱,年平均含沙量所占比例就更小。这种情况将有利于水利工程的建设,同时也说明黄河中上游地区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要。
  本文标题:黄河之水天上来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qingcang/9493.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qingcang/9493.html
    顶一下
    (1)
    50%
    踩一下
    (1)
    50%
    -------
    中国的青藏高原:
    欢迎你对黄河之水天上来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