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教学论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地理教学论 > 中学地理教材分析

中学地理教材分析

时间:2011-03-19 22:18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第六节  中学地理教材分析

地理教材是进行地理教学的“物质基础”。对地理教材的研究、分析是科学地设计地理教学方法和过程,实现地理教学目的的前提。

  一、地理教材的宏观分析

地理教材的宏观分析,就是从教材整体出发,分析教材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教材的整体结构,使教师在较高的水平层次上了解教材的目的、特点及功能,为教师树立科学的教学观、方法论提供指导。

(一)时代背景分析

任何一部教材的产生,都有其一定的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背景;事实上,也正是在当时特定的社会、经济的需求中,在当时的科学技术的基础上,才产生了相应的教材。分析教材的时代背景,有助于教师明确教材目的,掌握教材的特点,正确评价和运用地理教材。

例如本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世界环境问题日趋严峻,人类被迫要深入研究环境,导致环境科学应运而生;而为了保证人类社会发展,社会还必须教育自己的成员,尤其是教育青年一代要了解、热爱环境,致使环境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出现。80年代初,我国《高中地理》课程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开设的。这一时代背景也反映出《高中地理》教材应具备的目的与特点:①它应是以人地关系为线索组成的地理教材;②它应向学生进行认识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环境的教育,在此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显然,这些认识对于教师正确评价与运用现行《高中地理》教材,有重要指导意义。

再如,我国在1986年颁布了《义务教育法》。原国家教委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要求,编订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学大纲。据此编写的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应该符合《义务教育法》的要求,从培养社会主义公民的需要出发,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选择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所必须具有的地理基本知识。很明显,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而不是为了应试。对地理新教材的这种背景认识,对于教师转变传统的地理教学观念,积极进行地理教学改革具有重要作用。

(二)教材的整体分析

教材的整体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教材外部联系的分析和内部结构的分析,从而认识教材的整体功能。

地理教材是一个开放的知能系统,同外部的联系也就非常广泛。分析教材的外部联系,有助于把握教材,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发挥教材的地理教育功能,体现地理教材的社会价值。例如现行《高中地理》教材的外部联系可以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与初中地理教材知能的衔接联系;二是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包括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等学科的联系;三是与实际的联系,包括与自然环境、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的联系。

 

地理教材的内部结构是指教材组成部分的排列、顺序与逻辑关系。分析教材的内部结构,有助于了解教材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认识各部分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功能。

例如现行《高中地理》教材共十一章,是由天文知识、地球知识、地理环境(自然、社会)知识、人口知识及人地关系论等五部分组成的。教材采用由远及近、步步深入的形式,形成同心圆结构体系(图见下页)。

该结构表明《高中地理》教材以人地关系为线索,从外层向内层反映了教材的组成顺序,相邻层次关系密切,外层知识是内层知识的基础。各层距人类核心的远近,反映出教材各组成部分在教材整体中所处的地位。

由此可见,在地理教材的宏观分析中,通过对教材外部联系和

 

内部结构的认识,可为教师在较高水平上掌握教材、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奠定基础。

二、地理教材的微观分析

地理教材的微观分析,就是指对教材中教学单元(一章或一节)的分析。它主要分析教学单元的结构组成,教学单元的知识、智能、思想教育结构,以及课文、图象、练习的表述结构。微观分析为教师正确使用教材和学生学习教材提供具体方法指导。

(一)教材的教学单元结构分析

教学单元结构分析,就是将教材的章节划分为若干教学知识点的过程,为教学进程的合理安排(比如控制教学知识点的数量,时间分配、内容详略适合地理课堂教学的要求等)提供依据。

教学知识点就是教学过程中学习知识的单位,它是由一个或几个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理论所组成的。例如现行《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的运动”可分为五个教学知识点:①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地理规律);②大气的水平运动(由几个地理概念或规律组成);③气旋和反气旋(两个地理概念);④大气环流(由几个地理概念、地理规律组成);⑤海陆分布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地理规律)。

教材中的教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有并列联系、主从联系、因果联系等。划分出教学单元的教学知识点,认识教学知识点的联系方式,就能把握教学单元(章、节教材)的知识体系及其结构特征。

(二)地理教材的知识、智能、思想教育结构分析

教学单元结构分析形成了章、节教材以教学知识点为形式的地理知识体系。这种知识体系就是培养学生地理智能,进行思想教育的载体。地理教材知识、智能、思想教育结构的分析,就是在认识地理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挖掘和确立智能因素(能力层次)与思想教育因素,形成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育观念。

例如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地理第四册第十一章“中国区域地理”,是由“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台湾省”、“香港和澳门地区”等六节组成的。这部分教材在地理知识方面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区域特征,了解各地区各个地理要素的主要特征,了解各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取得的成就以及在改造自然、整治国土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在进行这些地理知识教学的同时,可通过列表和读课文,培养学生地理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彩色图片、景观图、示意图、模型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学会综合区域特征以及对比区域差异的能力。在地理知能培养中,还应对学生渗透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教育;通过整治国土的事例进行人地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辩证观点教育;并让学生了解我国已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以及台湾海峡两岸人民为祖国和平统一所作出的努力。

(三)地理教材课文、图象、练习表述结构的分析

课文、图象、练习是地理教材的表述形式,彼此有机结合形成一定的结构和功能,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提供条件。不同的教材内容,不同的教学知识点,其课文、图象、练习三者之间的联系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分析地理教材的课文、图象、练习表述结构,就是要分析它们的特点,认识它们的联系。有的章节教材以图象表述为主,练习大多是配合图象,文字说明起补充作用或给予地理结论。有的章节教材以文字为主,图象居次要地位,练习起着巩固和应用知识的作用。如《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流”教材以文字表述为主,因为这部分内容联系的知识面广,推理性强,较为抽象,只靠图象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文字表述则能深刻揭示大气运动的过程与规律。

显然,通过对地理教材课文、图象、练习的表述结构的分析,可为教师针对教材内容特点安排教学环节和设计教学方法提供依据。

三、现行全日制中学地理教材知识结构

(一)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材结构

1.初一以世界地理为主体的知识结构

初一以世界地理为主体的知识结构,先讲述地球和地图基础知识,目的之一是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运动及其产生的一些自然现象,从而为学习和了解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打下基础;目的之二是获得有关地图的一些基础知识,初步学会阅读和运用政区图与地形图。

在世界地理概况中,以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类及其活动为线索,使学生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和地表形态,世界的气候和陆地自然带等基础知识;了解世界各种自然资源、居民和国家等概况,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现状,从而初步认识人类、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世界地理的分区,是按地理位置及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来划分各地区的,每一地区只重点讲述一二个有代表性或有特点的国家,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上不同地理环境中的地区和国家,及其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初步熟悉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并具有根据一定的地理事实材料,运用所学过的地理基本知识分析认识一个地区地理特征的初步能力。

 

2.初二中国地理的知识结构

初中二年级中国地理教材,采用中国地理总论→中国区域地理→中国在世界中,即“总→分→总”的知识结构。

中国地理总论,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和行政区划的概况;自然环境、人口和自然资源的基本情况;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树立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的观点;我国主要工业、农产品、重要交通线、商业中心、著名旅游地等的分布概况;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农业、交通、贸易和旅游业的发展概况。

中国区域地理,首先让学生认识我国地区差异大的基本国情,初步树立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趋利避害、共同发展的观念;其次,了解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理概况,再进一步学习乡土地理。

“中国在世界中”,目的是使学生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但在经济上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同时也要认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肩负着的重要责任。

(二)高中地理知识结构

现行高中地理教材,采用系统地理的形式,以自然地理为基础,人地关系为线索,将当代地理学所研究的主要问题组成了下列知识结构:

在这个知识结构中,首先要求学生认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作为认识地理环境的开端;然后学习构成地理环境的大气、水、地壳、生物圈和自然带知识,了解地理环境的结构,各圈层的性质、分布及其特征。接着学习资源和能源,它们也是地理环境的组成部分,但又存在于各圈层之中。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主要是在人类对资源和能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生的,因此,资源和能源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纽带。再学习农业、工业、人口和城市,以及人类和环境等方面的几个主要问题。人类利用资源和能源从事生产生活活动的结果:一方面使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创造了现代社会文明;另一方面由于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不足和对环境保护不力,出现了人口膨胀、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生态平衡失调等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就是要系统地、综合地协调好人地关系,促进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持续发展。


  本文标题:中学地理教材分析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jiaoxuelun/25859.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jiaoxuelun/25859.html
    顶一下
    (4)
    80%
    踩一下
    (1)
    20%
    -------
    欢迎你对中学地理教材分析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中学地理教材分析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