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黄土高原志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黄土高原志 > 第一节 黄土高原植物区系概况(11)

第一节 黄土高原植物区系概况(11)

时间:2013-03-02 22:01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Koelreuteria)、盾果草属(Thyrocarpus)、活血丹属(Glechoma)、山萝花属(Melampyrum)、党参属(Codonopsis)、
天名精属(Carpesium)、铃兰属(Convallaria)、黄精属(Polygonatum)、土麦冬属(Liriope)、重楼属(Paris)、
鹿药属(Smilacina)、菝葜属(Smilax)、藜芦属(Veratrum)、杓兰属(Cypripedium)等。而北部地区尤其
沙区却有芸香草(Haplophyllum)、柽柳(Tamarix)、狼毒(Stellera)、迷果芹、海乳草(Glaux)、莕菜(Nymphoides)
、兔唇花、疗齿草(Odontites)、砂引草 (Messerschmidia) 、项羽菊 (Acroptilon)、苓菊、兰刺头(Echinops)、
线叶菊(Filifolium)、百花蒿、芨芨草(Achnatherum)、沙竹(Psammochloa)、沙芥、盐角草、盐爪爪、
白刺、盐生草、岩黄芪(Hedysarum)、锦鸡儿、甘草、红沙等属。上述南部分布的属都为中生,北部则
多旱生或为沼生与水生。
   第三,南部不仅木本科较北部多,而且木本植物的种数也明显增加。据初步统计,南部有乔灌木
约210种,占维管植物总种数17.6%,其中不乏高大乔木,构成山区大片森林。北部仅有木本植物约89
种, 占总种数7.4%, 主要为灌木,  如锦鸡儿、 小檗、 构子、 扁核木、狼牙刺、沙棘 (Hippophae
rhamnoides) 、 黄蔷薇、 白芨梢, 杠柳、 酸枣、 荆条、柔毛绣线菊 (Spiraea pubescens) 、
灌木铁线莲(Clematis fruticosa)、文冠果、小叶悬钩子(Rubus parvifolius)、岩黄芪、白刺、山楂、
杜梨、山杏、紫丁香、沙柳(Salix psammophila)、小叶杨(Populus simonii)、榆、黑格兰等。
   第四,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的南北差异表现得也相当明显。大致以延安为界,虽然南北两部分均以
温带成分为主,尤其北温带成分最多,旧世界温带成分与泛热带成分次之为其共同特点。但是各类热
带成分、东亚成分和东亚与北美间断分布成分主要出现于南部,仅有少数属扩展到北半部。例如铜耀
地区热带属占全部种子植物属的21.7%, 接近于秦岭北坡南五台的25.6%,  此与安塞杏子河流域的
15.9%相差甚远。就以温带分布区类型(表6.3中8、10、11、13)而言,铜耀地区占58.5%,也比较接近
于南五台的51.5%,而与杏子河流域的69.7%有较大差距,并且北温带成分和旧世界温带成分中的木
本届多集中于南部,森林的类型和面积也复杂和广阔得多。与南部相反,在本区出现的地中海区、西
亚至中亚成分和中亚成分等干旱区的植物属几乎全部分布于北部,且以草本为主,加上其它类型中的
草本,使北半部的草本植物占优势,形成各类草原、灌草丛等植被。
   从种的地理成分来看,华中成分全部分布于南部,华北成分南北皆有,但以南部的为典型,其中
的木本植物大部分见于南半部。亚洲中部草原成分、古地中海成分更多地见于北部。
   总之,陕西黄土高原区植物区系特征可以概括为:由于境内南北自然条件差异较大,植物区系的
地区性差异明显,大致以沿着长城的东北—西南向连线为界,将本区划分为南北二部分,在中国植物
区系分区中(吴征镒,1959),分别属于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华北地区和欧亚草原区的蒙古草原
地区,因此构成本植物区系的成分是以华北森林植物和蒙古草原植物为主体,形成了各类森林和草原
植被。除此而外,本区还受到中亚东部荒漠区系与华中森林植物区系的影响,使其具有联系广泛、相
互渗透、科属种比较丰富、地理成分复杂以及过渡性明显和特有植物甚少的特点。


  本文标题:第一节 黄土高原植物区系概况(11)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huangtu/45208.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huangtu/45208.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第一节 黄土高原植物区系概况(11)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第一节 黄土高原植物区系概况(11)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