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中国的河流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中国的河流 > 灵渠

灵渠

时间:2010-01-29 01:06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十二、中国的运河 1、灵渠

  灵渠是秦始皇出于军事需要而于公元前221~前214年开凿的一条运河,它沟通了长江支流湘江和珠江支流桂江,所以又称湘桂运河。因它位于广西兴安县境内,故又名兴安运河。

  湘江的上源海洋河发源于广西东北部灵川县境内的海洋山,自南向北至兴安县城附近才称湘江。桂江的上源大溶江发源于兴安县北的苗儿山,向南流到大溶江镇称为漓江,到阳朔以下才称为桂江。漓江的小支流灵河和湘江的小支流双女井溪都在兴安县境内,两河相距最近处只有2公里左右,水位差不过数米,中间的分水岭是相对高度为20~30米的山岗,对劈开分水岭,沟通两个水系十分有利。灵渠就是利用这个有利地形开凿而成的。

  灵渠的主要工程包括铧嘴、大小天平、南渠和北渠、斗门等设施。

  大小天平是用巨石砌成的“人”字形拦河坝,把湘江拦腰截断,抬高水位,逼迫湘江中的部分水流进入南渠,而后注入漓江。大天平靠北渠,长380米;小天平靠南渠,长120米。大小天平是溢流坝,洪水时可漫过坝顶泄入湘江故道,桔水时使海洋河的来水全部进入南北二渠,保持通航水深。由于它有平衡水量的巧妙作用,故名“天平”。

  铧嘴是大小天平前端的分水设施,因形状像铧犁的“铧嘴”而得名。它把南来的海洋河水一分为二,一股入南渠,一股入北渠,水量大致是3∶7。

  南渠就是一般所说的灵渠,是沟通湘江和漓江的水道,长约30公里,大部分利用天然河道疏凿而成,完全由人工开挖的仅5公里左右。在南渠右岸有两处泄水天平和2公里长的渠堤(秦堤)。飞来石附近的叫大泄水天平,兴安城马嘶桥下的叫小泄水天平。泄水天平用于宣泄渠道中多余的水量,保证渠道安全,实际上是南渠的溢洪道。从小天平到兴安城一段南渠,左岸依山,右岸傍湘江故道,为了加固渠堤,秦代用巨石砌筑,故名秦堤。

  北渠上接大天平分水,下归湘江本流,全长约4公里。因湘江已被大小天平截断,船只不能越坝而过,故需开凿北渠,使沿湘江上溯的船只沿北渠绕过铧嘴进入南渠。大小天平抬高了上游水位,加大了与下游湘江的落差。为了缓和水流便于航行,在开挖北渠时使其迂回蜿蜒,增加渠道长度,减缓了北渠坡度。

  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对南北交通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历代统治阶级对灵渠都很重视,多次重修。公元825年,唐朝派李渤重修灵渠时,增设了18个斗门。到了明朝1396年以后,斗门又增加为38个。斗门即闸门,在渠道两旁筑成半圆形的闸墩,中间插入木板控制水位。当船只溯水上行时,关闭闸门抬高水位,流势减缓。众多的闸门一级一级地控制,逆水行舟时就省力多了。

  灵渠开挖地段选择合理,工程布置巧妙,施工技术高超,是中国古代运河工程的伟大创举,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运河虽短,但古今中外赫赫有名。随着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发展,灵渠已逐渐失去了航运作用,但转为以灌溉为主的渠道后,灌溉效益不断扩大。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整修疏浚,工程配套,目前已形成以灵渠为主干的灌溉网,并在灵渠上兴建了10多座小型水电站,使古老的灵渠英姿焕发,大放异彩。


  本文标题:灵渠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heliu/4652.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heliu/4652.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灵渠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灵渠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