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球科学导论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地球科学导论 > 地球不同圈层间的物质-能量交换-地球及各圈层的物质组成

地球不同圈层间的物质-能量交换-地球及各圈层的物质组成

时间:2010-10-03 15:47 来源:未知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4 地球不同圈层间的物质-能量交换

 

     

    地球各圈层之间的物质与能量状态的差异,是圈层相互作用和物质能量交换的动力。

     

    4.1 不同圈层的能量交换

     

    (1)地球的热传导

    热量总是从高温区向低温区传递的,在第三章我们讨论了地球内部温度的分布状况。地球内部的热可以通过热传导、热辐射、激子(辐射激发的原子)、物质运动(如地下热泉、火山活动、岩浆活动、以及地幔对流等)几种方式传导到地球表面。物质运动传导输送的热能就会和前三种热传导方式总和的量级相当。

    (2)热流观测

    地球的热流值是通过大陆和海洋直接观测和计算的。将大约 10 m长的岩芯管插入沉积物中,测定从海底释放出来的热,岩芯管一侧的温度计则记录下不同深度的温度,将岩芯取上来之后,可以测定沉积物的热传导率,将热传导率乘以温度梯度即得热流值。大陆是将温度计放置在钻孔中测得的。目前已成千上万次地在不同的大陆和洋底测定了热流值和地温梯度。并由此掌握了大陆和大洋,以及不同地区热流的差异。一般估计,每年从地球内部传递到地表的热能大约8.37×1020J,平均每平方厘米的地表达6.28×10-6J,大概是每年通过地震释放能量的100倍。

    大陆热流:

    大陆壳最上部是花岗岩,花岗岩由于富含放射性元素,因而是最热的岩石。大陆热流一部分来自地壳岩石中的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另一部分来自深部地幔,两者所占的比例,不同的构造区有所差别。如加拿大地盾深部产生的热流q值约2.93×10-6J/cm2/s,而这个地区地表热流值q为3.77×10-6J/cm2/s。说明有1/4的热流来自地壳,而3/4来自深部地幔。而在盆地和年轻的活动山区,地表平均热流值q约为8.37×10-6J/cm2/s,其中5.86×10-6J/cm2/s由深部地幔提供。这个年轻活动区年龄为0~65×106年,总热流值是古老地盾区的两倍。约70%热流来自地幔深部。地质学家推测上升的热对流柱位于盆地和年轻山脉之下,这里有热异常、地壳比较薄、火山作用及地震频繁等释放能量的构造运动。

    对于大陆而言,各种不同年龄的构造区,热流值有所差别,通常古老的稳定区热流值较低,年轻的活动区热流值较高。但总体上看,大陆平均热流值为5.86×10-6J/cm2/s。

    海底热流:

    同大陆相比,海底要年轻得多。海低热流值的观测发现,和大陆一样,热流值与地质特征关系密切。在近5×106年内形成的大洋中脊热流值大于1.26×10-5J/cm2/s,在50百万~100百万年年龄的海底洋盆热流值约5.86×10-6J/cm2/s,年龄大于125百万年的海底热流值小于5.07×10-6J/cm2/s。海底热流值随年龄增加而减少,说明了海底岩石圈的冷却过程。即从大洋中脊产生较热的岩石圈,向两侧逐渐推向远离中脊的海沟,温度逐渐冷却,冷却了的岩石圈在海沟处向下俯冲回到地幔中,地球物理学家认为这种对流形式约占地球总热流值的60%,是地球冷却的主要方式。
  本文标题:地球不同圈层间的物质-能量交换-地球及各圈层的物质组成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dike/21182.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dike/21182.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地球不同圈层间的物质-能量交换-地球及各圈层的物质组成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地球不同圈层间的物质-能量交换-地球及各圈层的物质组成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