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城市地理学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城市地理学 > 我国城市发展史

我国城市发展史

时间:2011-02-14 15:15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第三节  中国城市发展史

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也是世界六大城市带发源地之一。特别是中国的城市文明自产生之日起就从未中断过,其丰富的内涵对当代中国城市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研究中国城市的发展史,不仅有助于完整地理解当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也有助于中国城市体系、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等方面的研究。

根据不同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1949年以前,中国城市的发展史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城市起源和初期发展时期;封建社会时期,包括前、中、后三个时期;近现代时期。

一、城市起源和初期发展时期

考古学资料证明,我国是世界上人类发源地之一。距今7000到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出现了相当进步的农业经济。随着农业的出现,永久性的村落也开始出现。仰韶文化时代,聚落的规模已相当可观。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面积近30万平方米,陕西西安半坡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临潼姜寨遗址,面积为5.5万平方米。这些村落都已有一定规模,特别是后两个遗址,在居住区外发现了起防御作用的壕沟。距今4000至5000年的龙山文化时期,生产力有进一步的发展,氏族社会走向解体,部落之间的战争也日趋激烈,这时出现了城市的萌芽——城堡。

筑城起于何时,古代传说是从大禹的父亲鲧开始的。考古发现,距今4400至4000年前6座古城遗址,其年代与上述传说大体符合。这6座古城遗址均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计有河南登封王城岗古城、淮阳平粮台古城、郾城郝家台古城、安阳后岗古城、山东章丘城子崖古城和寿光边线王古城。另外在内蒙古赤峰地区也发现同期所筑的石城。以上6座古城中,面积最大者为城子崖古城,约20万平方米,面积最小者为王城岗古城,仅1万平方米。由于它们规模小,功能单一,一般认为它们更具城堡的形态,离城市的标准尚有不小的差距。

公元前约2000年,我国进入传说中的夏代。70年代以来,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夏和早商时期城市的遗址屡有发现,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发现了距今约3600年前的宫殿遗址,一般认为是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城市遗址。在二里头还发现有青铜器、玉器、兵器等,说明当时已形成国家。80年代,在二里头附近的尸乡沟发现一座早商城址,被认为是商第一代王成汤所建的“西毫”,从而使人们推论二里头遗址为夏最后一个王桀的都城。

商代前期的城市遗址,目前已发现6座,其中除4座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外,另两座分别位于长江中上游,即湖北黄陂的盘龙城和四川广汉的三星堆古城。考古显示,它们已受到黄河中游商文化的强烈影响,估计为方国的都城。商代最著名的城市,当属位于今河南安阳的殷墟,其范围广达30km2。总的说来,商代城市数量不多,规模也不大。继商之后的周王朝为巩固其统治,实行分封制。为防御侵占和保护领地的需要,统治阶级把筑城看作是立国的一项根本方略。“立国”就是在自己的封域内选择适中的地点,营建可以防守的城池。因此,早期城市的功能是以政治、军事为主的。周初的城市,主要仍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但向北已扩展至太原、北京附近,向南则至汉水、淮河流域。自此之后,我国城市的分布就以这一地区为中心,逐渐向四周生发。

二、封建社会前期城市的发展

自春秋开始,我国奴隶制社会逐渐走向解体,至战国时代后期,封建制度最后得以确立。这一时期是社会的大动荡、大分化时期,也是经济和城市的发展最为活跃的时期,其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如下:

1.都城—郡城—县城三级城市体系初步形成

西周覆灭后,周王室东迁洛阳,周的地位一落千丈,逐渐降为普通诸侯国,统一的国家逐渐解体。随着诸侯称霸,原先以王都镐京为首的统一的城市体系亦逐渐解体。由于大国各自控制一块地盘,如晋控制了汾河流域诸国,齐控制了山东北部诸国,楚控制了豫南、皖北等地的诸国,它们的都城逐渐发展为区域中心城市,对外控制着小国的政治,对内则控制着卿大夫的采邑。因此,春秋时期的城市体系呈现复杂的局面,这就是多中心的两级双层耦合制。

随着兼并战争愈演愈烈,至战国时期仅剩下7个大国和为数很少的小国。与此同时,起源于春秋后期的郡县制日趋完善。这样,战国时期城市体系的等级结构比春秋时期大为简化了。一方面,继续保持多中心的格局;另一方面,在各国内按郡县制(个别稍有不同),形成王都—郡城—县城三级城市体系。秦朝统一全国后,中国古代都城—郡城—县城三级城市体系初步形成。

2.城市经济空前繁荣,完整意义上的城市出现

如前所述,早期城市的功能以政治、军事为主,功能比较单一。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强化,从而导致完整意义上的城市出现。

考古显示,在很多城市内曾有大面积的手工作坊。如洛阳王城的冶铜作坊,面积达20万平方米。其它如齐临淄、秦咸阳、燕下都等均有密集的手工业作坊遗址。赵邯郸、魏大梁为当时著名的冶铁中心。

西周时期,商业主要由官府控制,实行官商制度,严重妨碍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自由经商的热潮和独立的商人阶级,并出现了黄金等贵重金属的流通,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商品流通和商业的发展。

在手工业、商业以及农业、交通运输业等各产业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战国时期出现了众多的商业都会。据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等载,全国有20多个较大的商业城市。

3.城市规划有重大突破

早期城市,处于城乡刚刚开始分化的社会历史阶段,往往没有城墙,也没有全面的、有秩序的城市规划。西周时期,为维护奴隶制等级社会,反映奴隶主利益的城市规划思想开始出现(见《周礼·考工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间战争频繁,为城市防御目的普遍修筑了城墙,并在宫城外修筑第二道城墙,形成完整的城郭制度。在城与郭的组合上则有众多的变化,既有符合《考工记》所述的理想格局的宫城居中型,也有双城并置型、多城组合型,后者占绝大多数,从而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城市布局多样化的特点。

公元221年,秦兼并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但是,秦在兼并战争中,对原六国城市造成严重的破坏。同时,由商鞅开始实施的贱商政策也严重阻碍了城市经济的发展。贱商政策自汉武帝起全面推行,从而对汉代及以后中国城市的发展产生深远的不利影响。如汉长安的人口仅24万,不及战国时齐都临淄的人口规模。小于长安的商业城市仅5个,大大少于战国时的数目。汉代,城市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以首都、郡府、县城三级行政中心城市为主体的城市体系。其次,随着四川盆地的开发和丝绸之路的开辟,城市分布的地域范围较以前更为扩大了。
  本文标题:我国城市发展史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chengshi/25178.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chengshi/25178.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我国城市发展史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我国城市发展史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