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探险揭奥秘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地理探险揭奥秘 > 撒哈拉沙漠风貌

撒哈拉沙漠风貌

时间:2010-01-29 01:37 来源:地理教师 作者:地理教师网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在非洲北部,西起大西洋东岸,东至红海之滨,横亘着一片浩瀚的沙漠,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它东西长约5600公里,南北宽约2000公里,总面积约900万平方公里,大致相当于非洲面积的1/3,或占世界沙漠总面积的1/3。

    “撒哈拉”一词,阿拉伯语的原意是象征广阔的不毛之地,后来转意为大荒漠。按照地表的组成物质,荒漠有岩漠、砾漠、沙漠和泥漠之分。不过,人们通常把荒漠通称为沙漠。撒哈拉沙漠地处副热带高压带,气候炎热干燥,素有“热乡”之称。撒哈拉沙漠水源贫乏,植物稀少,地势平缓,平均海拔高度约300米左右,中部有三大高原和海拔3415米的最高峰库西山。高原上满布在过去潮湿气候时期流水形成的干河谷。高原的外围是大片的岩漠和砾漠,再向外是沙海,沙漠里点缀着寥若晨星的绿洲。

    近三四万年以来,撒哈拉地区的气候曾经历了几次明显的干燥期和湿润期的交替变化。

    据研究,在距今4万年至2万年以前的时期里,撒哈拉地区是一个湿润气候时期。此时,降水量较大,地面蒸发量较小,植物茂盛,河流纵横,湖泊成群,洪水经常泛滥,原来的沙漠面积大为缩小。至距今2万年至1万年以前的时期里,这里气候变为干燥。此时,降水量减少,地面蒸发量增大,植物稀少,河流断水成为干河谷,湖泊缩小甚至干涸或咸化为咸水湖,风沙频繁,沙漠范围大大扩展。在这干燥期以后,这里的气候又趋向湿润。至公元前3500年前后,撒哈拉地区已变为高温潮湿气候。这时,雨量丰沛,草木繁茂,湖河充盈,水域面积达到最大。

    从公元前3500年以后,撒哈拉地区气候又趋向干燥,茂盛的森林逐渐转化为草原,成为黄牛、绵羊、羚羊、长颈鹿等动物的乐园,河马、水牛等动物绝迹,捕渔业也不复存在。公元前2000年以后,气候干燥程度加剧,只有公元前750年和公元500年前后有过两次短暂的雨水稍多时期。由于气候长期干燥,导致河流断流,湖泊变小、干涸或消失,植被枯萎退化,由草原变为沙漠,许多草原动物被迫退出撒哈拉的历史舞台。

    今日的撒哈拉,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最典型的热带干燥地区。这里的气温年变化和日变化都达到15-30℃,绝对最高气温达45℃以上,地表温度可达70℃,年降水量除边缘地区外,绝大部分地区不足50毫米,有些地区常年万里晴空,不见滴雨。

    撒哈拉沙漠风沙盛行,沙暴频繁,尤其在春季,是沙暴的高发季节。沙暴来临时,狂风怒吼,飞沙走石,霎时间天昏地暗,黄沙吞噬了大漠中的一切,交通被迫中断。几小时后,沙暴平息,街巷、广场、房舍,到处都是一层厚厚的沙尘,树林前缘,常堆起沙堆或沙丘,可是天气特别晴朗,令人有风过“沙山分外明”的感觉,沙漠中的一切景物,好像比平时更为清晰。

    沙漠中的风暴,把碎石、沙子和尘土吹走,留下的岩石裸露地表,这里便成为岩漠。岩漠又称石漠。岩漠中常常见到各种造型的独特的地貌形态。那么是谁有这“鬼斧神工”的技能,将坚硬的岩石雕琢成这一千姿百态的奇异景象的呢?是风——这个大自然的“雕琢艺术家”,因此人们把这些造型精美的景象称为“风雕”。大漠中的风力疾厉,其威力之大往往出乎人们的意料。它能把岩石表面已经风化破裂的碎石和沙粒吹扬带走,扩大岩石中的裂纹、裂隙,加快风化的速度。同时,风挟带的碎石、沙子,在岩石的上部和岩块之间的裂缝、沟槽中,对岩壁进行磨蚀,使岩块逐渐被磨削而变细变形。磨蚀还能随着风力的大小,风向的转换,像能工巧匠一样,不断地变换它的雕琢手法和雕力,使各种造型更加精奇多姿,瑰丽壮观。风雕的造型有的似人、似兽,有的似柱、似蘑菇,有的似墩、似丘、似城堡……真是千姿百态、惟妙惟肖。

    地面上堆积的沙粒被风刮走,留下了石块、石子,这里便成为砾漠,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戈壁。戈壁滩上的砾石,白天受炽热的阳光不停地照射,连砾石裂缝间含有的一点水分也无法保存,但被水分溶解的一些铁锰之类的矿物质,却凝聚在砾石表面上,形成一层乌黑发亮的硬壳,使戈壁滩上一片漆黑,人们通常称它为“沙漠岩漆”。地表砾石,经风沙的长期磨蚀,表面便形成与风向相同的磨光面,磨光面之间有一个明显的棱脊,这种砾石叫风棱石。由于风棱石的磨光面与常年风向一致,所以是戈壁滩上可靠的风向标。

    当地沉积的大量沙土,被风吹刮,细的尘土被吹走,沙子留下来,再加风沙中挟带的沙子,带到这里来沉积,这样使地面上的沙子越积越多,便形成沙海——一望无际的沙漠。

    沙漠中风暴骤起,黄沙弥漫,流沙滚滚,沙丘顺风移动,吞没大片沃土、牧场,掩埋许多城镇、村庄,阻塞道路交通。沙暴把大量的沙子卷到大西洋沉积,造成面积达6万平方公里的“海底撒哈拉”。据统计,仅仅一个世纪的时间,撒哈拉沙漠的范围就扩大了将近1/10。一次又一次的饥荒使居民大量死亡,仅1913年的饥荒就饿死了100多万人。

    在浩瀚的沙漠里,也有人间天堂——绿洲。绿洲是地下水出露或溪流灌注的地方。这里渠道纵横,流水淙淙,林木苍郁,景色旖旎,从高空鸟瞰,犹如沙海中的绿色岛屿。绿洲是沙漠地区人们经济活动的中心。绿洲的外围是棕榈林,林间空地是开垦的农田。田间种植各种农作物,最普遍的是枣椰树。枣椰树的果实椰枣甜美多汁,被用来做主食,树干用来搭房架,叶柄用来当柴火,叶子用米扎篱笆和盖茅房,叶子纤维用来制扫帚、篮子和水囊,树皮用来做绳索和骑垫。
  本文标题:撒哈拉沙漠风貌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aomi/5978.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aomi/5978.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1)
100%
-------
地理探险揭奥秘:撒哈拉沙漠(5)风貌(1)
欢迎你对撒哈拉沙漠风貌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撒哈拉沙漠风貌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