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课程改革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课程改革 > 专题四 如何理解高中地理必修二的内容体系(4)

专题四 如何理解高中地理必修二的内容体系(4)

时间:2012-08-04 20:01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8.我们怎样把握人文地理的教学内容?它与社会生产之间的关系?我们如何在教学中处理人文地理各部分教学内容和它们之间关系的。

举一个现在我们已经完成的一个研究项目。我们要做的是一个辽宁省的国土规划,国土规划其中有一部分叫做城市规划。做城市规划的时候,我们首先就要了解,辽宁省人口分布状况,人口分布状况,我们看是这样一张图。我们看到在辽宁省这样一个马蹄形的形状当中,人口分布稠密的地区就是深绿色的这部分,这部分是人口密度比较大,我们想是不是人口密度大的地方,我们就应该多分布一些城市,是不是现在也是城市最密集的地方。
我们再看这图,目前这个辽宁的这个城镇体系图,我们如果刚才还有印象的话,能够看到刚才的这个人口密度分布图和这张城镇体系分布密度图是有差别的。也就是说在这个辽西,有一部分人口稠密区,这也不是一个城镇的密集区,城镇密集区,主要是在这个我们讲的一个马蹄形的这个核心的这个部分。那这个是人口分布和他的现实的城镇分布是有差别的。

这个时候我们想我们就应该今后在人口稠密的地方,但是现在城镇不稠密的地方。在分布新的城市呢?那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想到了。这是一个判断。这些地区城市化程度高一些。我们这时候看呢?这张图,这张图在人口稠密的地区,有一些大城市,在人口不稠密的地方还有一些大城市。所以在人口不稠密的地方有大城市就使得他的城市化率就比较高了。我们看到了在这个辽东这个部分。就是也就红色和黄色这个部分,就是城市化率比较高。这时候我们想在那个城市化程度高的地方,大力推进城市化了。我们就应该在西部的地方多建几个城市,是不是呢?实际上现实当中不是。 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讲的地理各部分的知识互相串联,就是考虑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时候,在辽西的这部分,实际上是辽宁的生态的保育区,现在我们按照发改委的四个分区的来确定化,这个地方应该叫做限制发展区,限制发展区的话,就不可能顾一些大的城镇也就是说这个地方,尽管人口稠密,尽管他的城市不多,但是我们也不能今后在这儿,在布新的城市,我们城市重点的核心建设区了?还是在什么呢?还是刚才讲的核心地区。除了扩充这个可持续发展之外,我们还要和人类生产活动和地域联系还要有联系。

我们再看下一张图。这张图有不同的城市职能的显示,我们看到了这个城市职能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种类型就是综合性的,还有一种类型是现代的城市职能的,还有一种是传统性的,传统性的就是蓝色的这些点,未来就是大城市可能是不会依托传统型的来发展,所以人类的活动也和我们讲到就是我们课标规定的第一部分,人口和城市有关系,他决定了城市的发展,决定了人口的流动。同时呢这个也影响了到地域联系,也就是这几个城市之间交通是怎么布局?所以我们从辽宁的城镇规划就可以看到。一件事情他和我们讲到课标二,地理二的三个内容都有联系。他就可以把这个东西都给串联起来。

在一个区域的发展过程中,是几乎涵盖了我们课标上的人文地理所涉及到主要内容。除了发展区域发展研究过程中可以这样,在我们教学中其实也是可以这样做的。

第二课 怎样在人文地理教学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
人文地理包含了关于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他们各自独立,但是又相互依存。而且在每个部分内容当中,都渗透了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本身是地理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反过来又渗透在各个领域之内。

1.在人口部分的教学中如何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
人口是一个现在全世界都很关心的一个问题,人口问题也是人与环境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比如说人口环境容量就体现了人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基本内容。人口问题是人与环境关系发展中的基本问题。人口环境容量体现了人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关于环境承载力的确切内涵,有人用木桶效应原则来做了解释。木桶效应原理告诉我们,这只木桶当桶底的面积确定之后,它能够承载或者说它能够容纳多少水?主要取决于最短的那块。假如木板代表的是自然资源,木桶效应原理揭示什么?每块板代表的是自然资源,这个木桶的容量其实就体现了环境的承载力,所以环境承载力应该表达的是一个人口的极限程度。
  本文标题:专题四 如何理解高中地理必修二的内容体系(4)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kegai/11315.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kegai/11315.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专题四 如何理解高中地理必修二的内容体系(4)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专题四 如何理解高中地理必修二的内容体系(4)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