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理论地理学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理论地理学 > 太阳辐射(3)

太阳辐射(3)

时间:2010-01-29 02:11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式中Z0为太阳方向与天顶之间的角度。天顶角的数值取决于地球本身的形状及其运动状况,即取决于地理纬度、一天中的时间与一年中的季节,如果用φ表示地理纬度、δ0表示太阳的偏角、w表示太阳的时角,则

  cosZ0=sinφsinδ0+cosφcosδ0cosw (5.3)

  这样计算出来的Qs为理想条件下(即缺失大气及其他因素干扰时)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值。当Z0=00,l=1时,Qs=S0。为了比较正确地描述穿过大气后到达地表面的太阳辐射,我们首先应当作出几个必要的规定:

  (1)吸收率:给定波长时,被物体所吸收的入射辐射的份额;

  (2)发射率:给定波长时,被物体表面所发射的占理想黑体向外发射值的份额;

  (3)反射率:给定波长时,被物体表面所反时的入射辐射的份额;

  (4)透射率:给定波长时,被物体所透过的入射辐射的份额;

  (5)辐射通量:单位时间内,所发射的、透射的、反射的或接受的辐射能量;

  (6)辐射通量密度: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

  (7)黑体:物理学规定的一种理想物体。具有无选择性地吸收一切入射的电磁辐射及“无选择性”地向外发射各波段的电磁辐射的特性。黑体所发射的辐射强度E,是辐射波长λ,物体的绝对温度T及发射面面积A的函数,即E=f(λ,T,A)。任何一个接受辐射能的物体,其吸收率(a)、透过率(t)及反射率(r)之和恒等于1,即a+t+r=1。而对黑体而言,a=1,t及r分别等于0,表明黑体既不透过亦不反射。

  当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及其中的水汽、二氧化碳或其他微粒时,在不同的波长部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反射、散射、吸收和透过,因此需要大致了解太阳辐射的波谱特性。

  电磁波辐射的范围很广,可以从波长为10-10μ的宇宙线,直到波长为几公里的无线电波。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也很广,可从0到无穷大。但能量的绝大部分集中于0.15~4.0μ的范围内,大约在其间的太阳辐射能可占据全部太阳辐射能的99%,图5-1即为它的波谱图。

  太阳辐射中的不同波长部分,在通过地球大气层后,具有不同程度的削弱状况,这可用表5-5来说明。

  

  从表5-5看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光谱的能量到达地表时,会产生很大的改变。地球向外发射的长波辐射光谱,同样也因CO2及水汽的吸收而发生变化,现将它们的这些变化表示于图5-2。

  由图5-2可知,在0.15~4.0μ的太阳辐射光谱间,可见光区域(0.4~0.7μ)所占据的能量最大,约达50%,红外区域(>0.7μ)约占43%,紫外区域(<0.4μ)约占7%。最大辐射能力的波长为0.483μ,即在可见光范围的浅蓝色光谱内。

  太阳辐射遵循以下几个主要定律:

  克希霍夫定律(Kirchoff’sLaw):任何一种物体的发射能力与其吸收率之比,是波长和绝对温度的函数。对于黑体来说,该比值即等于发射强度。对于任何一种其他物体来说,它所能吸收的某个辐射波长,恰好即为同一温度下所能发射的波长。

  斯蒂芬定律(Steffen’sLaw):将一绝对温度为T1°K的黑体置于一个绝对温度为T2°K的环境内,该黑体将按照一个严格的定律

  获得或失去它的能量,这个定律即斯蒂芬定律:
  本文标题:太阳辐射(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lilun/7468.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lilun/7468.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1)
100%
-------
欢迎你对太阳辐射(3)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太阳辐射(3)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
推荐理论地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