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天津卷(新课程))读下列国家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得出)水平统计图(图4),完成7—9题。

A.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水平相互影响的程度不同
B.某阶段人均GDP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呈负相关
C.城市化发展是提高人均GDP水平的主要动力
D.人均GDP水平越高,城市化发展速度越快
【答案】A
【解析】发达国家(德、日)城市化水平高,人均 GDP 水平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人均GDP水平低,且在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与人均 GDP 水平相互影响程度不同。故正确选项为A。
69.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图中四个国家在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平均增长速度方面最快的是( )
A.印度 B.中国 C.日本 D.德国
【答案】C
【解析】由图中可以看出 20世纪 50年代至 80 年代,四个国家在城市化水平和人均 GDP 平均增长速度最快的是日本。即 C 选项正确。
70.与其他三个国家相比,中国的城市化( )
A.发展水平较高 B.应加快发展
C.发展速度最快 D.应限制发展
【答案】B
【解析】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城市化水平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城市化应加快发展。即 B 选项正确。
(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全国卷(旧课程))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该地区以域市群为龙头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起飞。回答10~15题。
71.长江三角洲地区与城市带发育不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
A.气候温和湿润 B.河网密集
C.矿产资源丰富 D.临江面海的地理位置
【答案】C
【解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矿产资源相对较为缺乏,对城市发育没有作用。其优越条件主要有:气候温和适宜、河网稠密、水陆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答案为 C。
72.该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
A.市场机制比较成熟 B.特色经济形成规模
C.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D.第一产业发展迅速
【答案】A
【解析】该题四个选项都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原因,但其中根本原因应为较成熟的市场机制的推动作用。答案为 A。
73.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家倡导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支援西部地区,从全局上看主要是为了( )
A.利用西部的大量富余劳动力
B.提供西部所需的大量建设资金
C.向西部提供人才、技术支持
D.保持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答案】D
【解析】A、B、C 三项主要是西部开发的自身条件及外援支持,重在西部地区发展。D 选项体现了国家倡导长江三角洲等东部经济发达区支援西部地区的全局目的,即缩小东西部差距,保持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答案为 D。
本文标题:1994--2011年全国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专题09 城市(18)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59087.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59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