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中国经济地理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中国经济地理 > 粮食问题(5)

粮食问题(5)

时间:2010-01-29 02:16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中国有草地面积59亿亩,占全国土地面积的41%,在人口日益增长、粮食日益紧缺的情况,利用草地,增产食物,显然是一个重要出路。目前由于国家投入草场建设的资金少,畜牧业经营粗放,对草场的利用强度不断增加,造成大面积退化,其中比较干旱的北方草地已有一半面积退化。而生产条件较好、潜力又较大的仅占草地总面积20%,约12亿亩,可作为开发建设的重点对象。包括:①处于北方农牧交错地带的草甸草原及草甸,约有6亿亩。这里年降水量350~450毫米,土壤肥厚,如将该类型的40%改造为人工草地,10%建为人工饲料地(合共3亿亩),则该区年可生产饲草1.5亿吨、青贮饲料1.5亿吨、饲料粮180亿公斤(与目前北方牧区总饲料量相当),将可年产牛羊肉120万吨,比目前水平提高6倍。②南方草山草坡,共约6亿亩。这里水热条件好,生长期长,产草量高(但草质差),如将其中1/3条件较好地段改造为高产优质人工草地,可养绵羊1亿只,年产羊毛40万吨(相当于目前全国牧区羊毛产量的3倍多),如饲养肉牛、肉羊,可年产牛羊肉100万吨。此外,农区秸杆年产约6亿吨,目前仅利用30%,如将未利用部分的一半约2亿吨进行青贮、氨化等处理,可满足4 000万头牛的粗饲料,则年可增产牛肉64万吨。从多途径来开辟新的食物来源,有助于解决粮食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食草型、节粮型动物食品发展较快,耗粮较多的猪肉占肉类的比重已由1978年的90%下降到90年代中期的70%, 今后还将继续下降。今后在牧区,应加强草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提高载畜能力,大规模进行草地改良和人工种草,发展饲料加工业,提高生产率。在农区,应利用农作物秸杆养羊、养牛,大力发展配合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发展青绿饲料和南方水生饲料。争取到2000年,肉类总产量达到5 850万吨,人均45公斤,禽蛋总产量达到 1750万吨,可维持较高的人均水平,以促进食物消费结构的进一步变化。

  3.发展粮食生产—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

  在政策方面,首先要制定和完善一系列法律法规,加强保护基本农田,抑制耕地面积锐减的势头,保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其次要深化体制改革,创造粮食生产和流通的良好政策环境。市场经济是以效益为中心的竞争经济,只有提高粮食与农业的比较效益,才能真正保护和调动产粮地区和粮农的生产积极性,最终实现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两大目标。为了粮食的可持续性增长和食物安全提供重要保障,要制定粮食产业化战略,其总体思路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立足于粮食主产区的资源优势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在此基础上发展规模化生产、系列化经营和企业化管理,形成以技术应用和科学管理为龙头、以社会服务为依托的高产、优质、高效粮食生产经济体系和产业化发展模式,逐步实现粮食生产经营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真正建立起以粮食为基础的高效农业体系。第三要调整重工轻农的发展战略,改变“口头农业”的形象,使农业的基础地位落到实处。为此要多渠道大幅度提高对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的发展后劲。在计划安排和资金投放上,首先保证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的需要。

  转变粮食增产方式,要从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和耕作制度,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粮食生产集约化程度和资源有效利用率等方面入手,但最主要是依靠科技进步,加快科教兴农步伐,走高产、高效、低耗的路子。建国以来农业科技取得了很大成就。例如主要粮食作物品种更新了多次,每次增产幅度都达到了10%以上。仅杂交水稻一项,近10年就累计推广了2.4亿亩,增产稻谷2.4亿吨。完善优良品种的繁育、引进、加工、销售、推广体系的“种子工程”正在加快实施之中,重点提高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统一供种率和良种覆盖率。与此同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粮食种植结构,对于畅销市场、容量大的优质小麦、粳稻、大豆等应扩大种植。而南方的早稻口感差,消费量下降,又不宜作饲料,还有东北的玉米含水分大,难储运,则宜缩减种植。
  本文标题:粮食问题(5)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zhongjing/7661.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zhongjing/7661.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粮食问题(5)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粮食问题(5)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