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中国经济地理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中国经济地理 > 河西走廊-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及治理途径

河西走廊-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及治理途径

时间:2010-01-29 02:14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第四节 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及治理途径

  水是河西走廊干旱区最为宝贵的自然资源,它不仅是荒漠绿洲形成、发展和稳定的基础,而且是生态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决定性因素。水通过自身的循环和转化,使水资源系统与自然环境之间发生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决定着河西走廊地区的环境状况和环境质量。河西走廊和西北内陆干旱区一样,每一个内陆河流域都是由河流贯穿联系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统一体,构成一个个独立的水资源单元和完整的生态系统。随着水资源较丰富的流域上、中游人类经济活动的增强与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水资源利用程度的提高,流域下游地区水资源的量和质都要发生很大变化,从而改变下游原有的生态平衡,引起环境变化。河西走廊山前平原地区是灌溉绿洲分布最为集中、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最大、人类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亦是生态环境变化最剧烈和对下游影响最大的地区。河西走廊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由于水资源短缺和近50年来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处在历史高峰期,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尽合理,土地沙漠化、土壤次生盐渍化、地下水质咸化和工农业污染等生态环境恶化问题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为内陆河下游地区,特别是石羊河与黑河流域下游地区,天然或人工绿洲大范围的荒漠化。在干旱地区生态环境一旦破坏极难恢复,为避免和减少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必须首先重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深入研究流域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水资源承载力。河西走廊地区三大流域,由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同,存在和需要治理的生态环境问题也不一样。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过度,在下游民勤引发了严重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黑河流域水资源还有一定的开发潜力,但由于中游地区利用不尽合理和没有确定上下游间的分水比例,使输往下游的水量减少,额济纳地区生态环境濒临全面恶化;疏勒河流域水土资源潜力都较大,但大规模开发将面临土地盐渍化和下游地区生态环境恶化问题,需要谨慎从事和建立监测系统。

  1.石羊河流域

  位于河西走廊的东段,是目前我国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的两个流域之一(另一个是新疆乌鲁木齐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严重过度,是生态环境恶化最严重的流域。石羊河流域的平原地区分为南、北两个盆地,是武威和民勤绿洲分布区。石羊河数条支流出祁连山后进入武威盆地,然后以泉水汇流成平原河流穿越红崖山,流入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大沙漠包围的民勤绿洲。解放后由于武威盆地经济发展较快,水利事业有长足进步,山区水库的修建,渠道防渗,地下水开发,灌溉面积迅速扩大,引水量和耗水量大增,结果使进入民勤盆地的地表水量(包括泉水量)剧减。据统计,武威盆地泉水出露量由50年代的7.3亿立方米减至90年代初的2.8亿立方米;而通过红崖山流入民勤盆地的石羊河水量,由50年代的5.46亿立方米减至80年代的2.22亿立方米,90年代更减至1.48亿立方米。民勤绿洲灌区为补充地表水源不足,从70年代初期开发利用地下水,开采规模不断扩大,到90年代初地下水的年开采量已达6.21亿立方米,年超采量3.91亿立方米。20年来民勤盆地累计超采地下水约45~50亿立方米,地下水位普遍下降了4~17米。绿洲内部形成了总面积近1000平方公里的三个大型地下水下降漏斗,北部湖区地下水矿化度由原来的 1.0克/升左右上升至3.5克/升。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和水质恶化,造成土地旱化和防风固沙植物衰败枯死,引起再度沙漠化。据民勤县林业局统计,维系民勤绿洲生死存亡的110万亩固沙植被,70%已经衰败;绿洲周围沙丘植被覆盖率由50年代的44%降至目前的15%以下;一度达到110万亩的人工沙枣林和梭梭林,已有74万亩衰败死亡并全部沙漠化;由于缺乏地表淡水和地下水盐化,绿洲最北部湖区近20年来已有40万亩农田弃耕,并风蚀沙化变为沙漠。

  民勤绿洲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地表水源不足,不增加地表水量只靠超采地下水维持,地下水资源遭到最终破坏之时就是人类完全退出民勤绿洲之日,将彻底丧失这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干旱地区生态系统非常脆弱,一旦破坏极难恢复,当然也不是毫无办法,但治理起来不仅需要转变观念,更要有决心作出大的牺牲。第一,树立内陆河流域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生态系统观念,根据历史和现状,在武威和民勤之间进行石羊河地表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上下游则应按所分水源重新规划各自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第二,尽可能从域外调水,越多越好。石羊河流域东、南两面与黄河流域接壤,虽然是水源不太丰富的半湿润区和缺水的半干旱区,但还是可以调济给石羊河流域部分水源的。正在施工的黄河“景电二期”提水工程,每年将向民勤地区调水0.5亿立方米。另外设想和计划中的还有“引大济西”(引大通河水至石羊河流域的西大河)与甘宁交界处“大柳树引水至民勤”工程。后者不知何时能实现,前者虽增加了0.5亿立方米的水源,但对每年超来2~3亿立方米地下水和地下水位下降4~17米的民勤盆地来说,要恢复“最佳生态地下水位”,改善和治理恶化了的生态环境,无疑是杯水车薪。第三,根据干旱区缺水和可能外调水源及流域所处水资源开发利用阶段的实际,尽快进入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第三阶段——可用水资源经济利用阶段,即全面节约用水,不但要建立节水型工业,更要建立节水型农业,最终建立具有全民意识的节水型社会。按照水资源承载力适度发展流域的社会经济,才能使流域恶化了的生态环境得到彻底的治理和恢复,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本文标题:河西走廊-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及治理途径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zhongjing/7606.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zhongjing/7606.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河西走廊-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及治理途径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河西走廊-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及治理途径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