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中国经济地理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中国经济地理 > 东北区-边境地区开放、开发与区域发展(3)

东北区-边境地区开放、开发与区域发展(3)

时间:2010-01-29 02:15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对图们江地区开发后的功能,有过不少说法,主要说法是要形成新的欧亚大陆桥,江口地区形成东方的“鹿特丹”或“北方的香港”。这种区域发展预测,至少在当前,是一种过高的乐观估计。

  图们江口地区没有形成一定的港口城市,从一般区域发展看,是不正常的;但从特殊的历史地缘背景看,又是必然的;从今后发展看,形成什么功能类型和功能规模的河口区域经济,如何制定符合实际发展战略规划,值得研究论证。

  20世纪初建成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和海参崴港,是欧亚陆桥的开端,后来在该港区建成的纳霍德卡和在建的东方港,已建成有数千万吨的集装箱码头,目前仍是欧亚陆桥上最大的海陆枢纽;实际上它已是图们江地区大三角区的组成部分。它的后方通过线路有两条,一是绕行哈巴罗洛夫斯克(伯力)和黑龙江北侧的北线,一条是途经中国滨绥、滨洲线的南线,这是制约图们江河口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俄国境内平行于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北侧,还有一条自苏维埃港到奉谢特与西伯利亚大铁路接轨的铁路,是日本海区最北的欧亚陆桥支线。黄海区的大连港是我国境内几乎与海参崴同时最早通往欧洲的港口,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支线,目前大连港吞吐能力接近8 000万吨,其中与欧洲间的货流量居国内首位。渤海区的天津港,当集二铁路通车后经蒙古国在乌兰乌德与西伯利亚大铁路接轨,形成贯通我国环渤海经济区第二个欧亚陆桥的港口之一,包括秦皇岛港和唐山港,集装箱码头不断扩建,发展潜力也不小。黄海区的连云港,80年代兰新铁路越过阿拉山口与阿克斗卡接轨,又与新西伯利亚与西伯利亚大铁路联接,形成了我国第三条欧亚陆桥线和港口;它面向太平洋,面向日本和韩国,面向东南亚和澳大利亚,东西横贯中国华东、华北、西北三大经济地区,巨型集装箱码头正在建设,在欧亚陆桥东端港口中,连云港将是发展潜力最大的。

  对比之下,未来的图们江河口地区,如以中国东北为腹地,以珲春、哈桑、先锋为港区,甚至包括海参崴和清津在内,共同组成合作开发的港群,其实力相当可观,对延边以及东北区的发展将起重要作用;但是否能形成“东方鹿特丹”,则是难以预料的。因为从日本海区域看,图们江口地区的区位是最优越的,若从太平洋西岸的区位看,远不如连云港,甚至不如大连与天津。

  另方面,图们江地区开发,必须与腹地的陆桥铁路线的通过能力与延伸程度密切相关。实际上,没有腹地陆桥线的形成,图们江地区开发仅有局部地区意义,即使是建成图们江下游的防川港并能通海出航,甚至借地(如札鲁比诺)建港出海,则长珲铁路仍不过是长大线的支线,不可能具有洲际意义的功能。因此,必须加强以长春为中心的东西现有铁路的改造,达到陆桥线的要求;提早修建内蒙古境内伊尔施向北到海拉尔的铁路与滨洲线接轨;以及由伊尔施向西与蒙古东部塔木察格布拉克铁路接轨,并经乔巴山与西伯利亚大铁路在卡雷姆斯科耶接轨;甚至由乔巴山向西,修通到乌兰巴托的铁路,形成横越吉林、内蒙古和蒙古国的陆桥线。这是图们江地区开发比较理想的可预见方案,可成为欧亚陆桥新的重要支线之一,如能实现将大大促进东北经济区中部东西两侧边境地区的开发,长春市在东北经济区的中心地位将会增强。


  本文标题:东北区-边境地区开放、开发与区域发展(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zhongjing/7631.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zhongjing/7631.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东北区-边境地区开放、开发与区域发展(3)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东北区-边境地区开放、开发与区域发展(3)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