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气象洪涝海洋灾害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气象洪涝海洋灾害 > 赤潮灾害

赤潮灾害

时间:2013-05-12 19:05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一)赤潮灾害的特点

赤潮是海水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和聚积,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的海水变色现象。通常水体颜色依赤潮的起因、生物种类和数量而呈红、黄、绿和褐色等。所以赤潮并不一定都呈红色。

20世纪以来,特别是50年代以后,随着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人口的急剧增加,大量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入海,海洋污染日趋严重,使自古就有的赤潮变得频繁和严重。我国1933年首次报道在浙江镇海至台州石浦近海发生赤潮。以后在南海、东海、黄海和渤海都有过赤潮报道。据统计,我国至1994年共发现赤潮194次(不含香港海区和台湾省周围海域)。其中60年代以前只有4次,70年代3次,而80年代为30次,1990至1994年仅在大陆沿海就发现赤潮157起(见表16-2)。

赤潮大多发生在内海、河口、港湾或有上升流的水域,特别是受暖流影响的内海。赤潮发生季节随水温等环境因素和浮游生物种类而异,一般以春夏为其盛发期,但在热带或亚热带海域,冬季亦有可能发生赤潮。赤潮的覆盖面积从几十平方米到数千平方公里不等;持续时间短者数日,长则可达数十日。在水体交换能力比较差的封闭海湾,赤潮一般在雨过天晴、和风细浪的日子里发生,这是因为陆地上的大量营养物可随入海径流进海,而充足的阳光能提高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水体的相对稳定则一方面使高浓度的营养物不易稀释,另一方面又有利于繁殖后的浮游生物聚集不散。赤潮的形成与地理、气象、水动力条件,以及营养物质(如碳、氮、磷、硅等)有关外,还必须有某些特殊的微量物质参与,就目前所知,这类物质有铁、锰、维生素B12、脱氧核糖酸、植物激素等等。

赤潮的发生给海洋环境、海洋渔业和海水养殖业造成严重的危害和损失,也给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威胁。综合起来,赤潮的危害方式可归纳为:①引起海洋异变,局部中断海洋食物链,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②有些赤潮生物向体外排泄或死亡后分解的粘液,妨碍海洋动物滤食和呼吸,从而使其窒息死亡。或赤潮生物所含毒素被摄食后造成鱼、虾、贝类等中毒死亡。有的虽不造成鱼、贝类死亡,但却会使脊椎动物和人类食用后中毒或死亡。③大量赤潮生物死亡后,会继续毒害海洋生物,或引起鱼、虾、贝类死亡。


  本文标题:赤潮灾害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zaihai/10381.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zaihai/10381.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气象洪涝海洋灾害:赤潮灾害(2)
欢迎你对赤潮灾害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赤潮灾害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