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教育心理学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教育心理学 > 品德不良学生的心理特点与矫正

品德不良学生的心理特点与矫正

时间:2010-01-29 00:25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不光由他的自然实体决定,更主要的是在生活条件、社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成人的指导教育下实现的。在青少年中,由于种种原因,总会出现一些品质不良的学生,他们虽然为数不多,但活动能量往往很大。教育得好,这些学生能为祖国的建设事业添砖加瓦;教育得不好,不仅会扰乱学校的正常秩序,而且会危害社会治安,甚至对整个社会风尚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学校教育要重视对学生中不良品质的矫正工作。

  学生的不良品质的形成有个发展过程。一般地说,可分为不良品质因素的萌芽阶段,即问题行为产生的阶段;不良品质向外扩展的过程,即不良品质形成的阶段;不良品质严重发展,即构成犯罪的阶段。下面着重分析问题行为和不良品质的产生、分类、原因分析以及矫正的心理学依据。

  一、问题行为的产生是不良品质的萌芽阶段

  (一)什么是问题行为

  问题行为是指品德上有缺点、有问题的行为,一般被认作是给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问题行为还包括在性格发展上有偏畸问题的学生。它干扰学生和班集体发挥有效的作用。学生的问题行为大多数是情境性的,是不良品质形成的萌芽阶段。学生的问题行为表现是多方面的。比如,对教师或权威人士的长期对抗,旷课,说谎,挑衅,取笑,起哄,欺侮伙伴,欺骗别人,破坏公共财物,不负责任……

  (二)问题行为的分类

  从我们收集到的材料看,可把问题行为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心理性的问题行为:即情绪、性格特殊。如狂妄自大,骄傲自满,娇气,暴躁,孤僻,冷淡,自卑,无自信,怠惰,说谎,无耐心,分心,注意力集中的短暂,被动,易受暗示性等等。

  另一类是品德性的问题行为:这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方面表现为不守纪律屡犯常规,起哄,恶作剧,欺侮同学,顶撞老师,吵嘴,骂人,考试作弊,无故旷课等;另一方面表现为道德品质不良,如偷窃,打架,不正当的性行为,以及其他不良行为等。

  由心理性原因引起的问题行为,可以导致品德问题,而品德性问题行为中也含有情绪,性格异常的因素。有些问题行为与不良品德两者互相交错、渗透,有时难以严格区分。

  (三)各种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1.有狂妄自大、性格暴躁问题行为的学生,大都是因为家庭、学校长期宠爱、器重,过多的赞扬、夸奖;而自己又缺乏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的能力,缺乏正确地对待荣誉的态度。

  2.有自卑、无信心、消极情绪问题行为的学生,经常处于被轻视的地位,由于不断受挫折、受斥责、非难而造成。

  3.粗暴的行为常常是为了摆脱由于家庭纠纷、个人与外界的尖锐矛盾以及常常遭受打击和奚落所引起的内心冲突的一种不正当的凝固化了的适应方式。

  4.冷淡、孤僻的行为,多半是由于长期缺乏集体生活的温暖,受孤立或遭到意外打击,或缺乏合群观念造成的。

  5.说谎、不诚实或作弊行为,除坏榜样的影响和本人缺乏诚实观念以及不正确的荣辱感外,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或不一致(比如长辈一方苛严,而另一方袒护;说真话挨打受罚,而说假话、隐瞒则不追究等),学校与家庭教育的脱节,学校教育中的缺点(如过分限制儿童的活动,并采取惩办主义;加重课业负担,并施加压力,而又不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等),都是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6.学生不守纪律,不讲文明的原因很复杂。有的是家庭教育不得法或缺乏管教;父母娇惯,养成孩子任性;家长常打骂,父母早丧,离婚或工作忙不能照顾孩子,因而使孩子变得放荡不羁。有的在校成绩差或缺乏学习兴趣,或者能力超常而求知欲在课堂上得不到满足,或者个性倔强与教师对立,或者在乱班生活养成了散漫习惯等。社会上的不良影响:无政府主义思潮的一度泛滥,不良同伴的感染,剑侠小说,武打文艺作品的影响。主观上缺乏明确的纪律观念与一定的自制力。
  本文标题:品德不良学生的心理特点与矫正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xinlixue/2941.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xinlixue/2941.html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品德不良学生的心理特点与矫正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品德不良学生的心理特点与矫正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