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天文由来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天文由来 > “三伏”的由来

“三伏”的由来

时间:2017-06-16 07:44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三伏”的由来
  伏,原来有隐伏的意思,把夏天最热的时候称作“伏”,也有躲避盛暑的意思。
  最早有关三伏的记载见于《史记》:“德公二年初伏”。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 年),夏天酷热,用杀狗来禳解热毒,以免谷库所储的谷物因受热而出现大量的飞虫,并避免人们因天气过热而患病。人们把要解毒的日子,称为“伏日”。
  热在三伏,据《渊鉴类函》引唐吕才《朔阳书》说:“从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后伏,谓之三伏。”庚日就是有庚字的日子,如庚子日、庚辰日;每隔10 天就有一个庚日。伏天选在庚日,与秦汉时期盛行的“五行生克”的说法有关。当时的人认为最热的时间是夏季,夏属火,庚属金,金最怕火将它烧融,所以一到“庚”日,金必伏藏,于是 火就能大肆热毒,使天气变得特别热了。既然金为伏藏,所以称为“伏”日。这种说法与秦德公杀狗称“伏”的看法有些不同,但这种以庚日为伏日的规定,可以使我们推算出伏日出现的日子。
  农谚有“夏至三庚数头伏”、“秋后有一伏”的说法,就是由此而来。
  本文标题:“三伏”的由来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tianwen/8471.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tianwen/8471.html
    顶一下
    (1)
    50%
    踩一下
    (1)
    50%
    -------
    欢迎你对“三伏”的由来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三伏”的由来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