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水文学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水文学 > 第二节 地下水类型(4)

第二节 地下水类型(4)

时间:2010-01-29 03:12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潜水与地表水之间的这种相互补给和排泄关系,称为水力联系。一般可将潜水与地表水之间关系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具有周期性水力联系 这种类型在大中型河流的中下游冲积、淤积平原上比较多见。如果平原上地下隔水层处于河流最枯水位以下,亦即河槽底部位于潜水含水层中,于是在江河水位高涨的洪水时期,河水渗入两岸松散沉积物中,补给地下潜水,部分洪水贮存于河岸,使河槽洪水有所削减;枯水期江河水位低于两岸潜水位,潜水补给河流,于是原先贮存于河岸的水量归流入河,起着调节地表径流的作用。在水位过程线上,明显的表现为地下潜水受控于地表河水,并在雨洪期涨水阶段的地下径流表现为负值。

  2.具有单向的水力联系 这种类型常见于山前冲积扇地区、河网灌区以及干旱沙漠区,在这些地区的地表江河水位,常年高于地下潜水位,所以河水长年的渗漏,不断补给地下潜水,地下径流均为负值。

  3.具有间歇性水力联系 这是介于上述单向水力联系以及无水力联系之间的一种过渡类型。通常在丘陵和低山区潜水含水层较厚的地区比较多见。在这些地区,如隔水层的位置介于河流洪枯水位之间,地下潜水与地表河水之间就可能存在间歇性水力联系。当洪水期时河水位高于潜水位,河流与地下水之间发生水力联系,河流成为地下潜水的间歇性补给源;而在枯水期,地表水与地下水脱离接触,水力联系中断,此时仅在潜水出露点。潜水以悬挂泉的形式出露地表。因此间歇性的水力联系仅存在部分的河岸调节作用.

  此外还有一种所谓无水力联系,地下潜水位恒高于江河水位,单向的补给河流,与河流水不发生水力联系的关系。

  四、承压水

  承压水是指充满于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倘若含水层没有完全被水充满,且象潜水那样具有自由水面,则称为无压层间水。

  (一)承压水的主要特征

  相对于潜水等其他类型的地下水,承压水具有如下主要特征:

  1.承压性 承压水由于存在隔水层顶板而承受静水压力。这是承压水的最基本特征。当钻孔穿透隔水层顶板时才能见到承压水,此时水面的高程称初见水位(H1)。此后地下水在静水压力作用下,将顺着钻孔上升到一定高度才能静止下来,此静止水面高出含水层顶板底面的距离称为该点的承压水头(h)。而静水面的高程就是含水层在该点的承压水位(H2)。如果承压水位高于地表,承压水将能自喷到地表,这样的承压水又称为自流水。

  2.承压水的分布区与补给区不一致 这是承压水有别于潜水的又一特征。

  3.受外界的影响相对要小,动态变化相对稳定 由于隔水层顶板的存在,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阻隔了外界气候、水文因素对地下水的影响,因此承压水的水位、温度、矿化度等均比较稳定。但从另一方面说,在积极参与水循环方面,承压水就不似潜水那样活跃,因此承压水一旦大规模开发后,水的补充和恢复就比较缓慢,若承压水参于深部的水循环,则水温因明显增高可以形成地下热水和温泉。

  4.水质类型多样,变化大 承压水的水质从淡水到矿化度极高卤水都有存在,可以说具备了地下水各种水质类型。有的封闭状态极为良好的承压含水层,与外界几乎不发生联系,至今保留着古代的海相残留水,由于浓缩之缘故,其矿化度可达数百克/升之多,此外承压水质常呈现垂直或水平分带的规律。

  (二)承压水的形成

  承压水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地质构造条件,只要有适合的地质构造,无论孔隙水、裂隙水或岩溶水都可以形成承压水。最适宜于承压水形成的是向斜构造和单斜构造,分述如下:

  1.向斜盆地构造 这种盆地又称承压盆地或自流盆地,它可以是大型的复式构造,亦可以是单一的向斜构造。无论是哪一类,一般均包括有补给区、承压区及排泄区等3个组成部分。补给区通常处于盆地的边缘,地形相对较高,直接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入渗补给。从补给区当地来看,它是潜水,具有地下自由水面,不受静水压力。承压区一般位于盆地中部,分布范围较大,含水层的厚度往往因受构造的影响而有变化,由于其上覆盖有隔水层,含水层中的水承受静水压力,具有压力水头,如果承压水头高出地表,这时的水头称为“正水头”,反之,称为“负水头”。
  本文标题:第二节 地下水类型(4)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shuiwen/10070.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shuiwen/10070.html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第二节 地下水类型(4)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第二节 地下水类型(4)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
推荐水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