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世界名水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世界名水 > 缅甸民族的摇篮--伊洛瓦底江

缅甸民族的摇篮--伊洛瓦底江

时间:2010-01-28 23:19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伊洛瓦底江是缅甸最大的河流,顺着北高南低的地势,在西部山地和东部高原之间的沉陷地带,蜿蜒曲折纵贯全国,流入印度洋的边缘海--安达曼海。伊洛瓦底江的最远河源在中国青藏高原的察隅地区。在缅甸境内有东西两条上源,东源叫恩梅开江,发源于中国境内察隅附近,西源是发源于缅甸北部山区的近立开江,两江在密支那城以北约50公里处的圭道汇合后,始称伊洛瓦底江。自两江汇合处至江口全长约2714公里,流域面积达41万多平方公里,约占缅甸全境的60%以上。在伊洛瓦底江沿岸,形成一条中央纵谷,谷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3。地理

  伊洛瓦底江是缅甸民族发展的摇篮,缅甸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化都与它密切相关。缅甸人民自古称它为“天惠之河”,对它十分崇敬。在缅甸古代传说中的雨神叫伊洛瓦底,他最喜欢的一头白象在这里喷水,形成了这条大江,所以就以雨神的名字命名为江名了。

  伊洛瓦底江整个流域位于亚洲西南季风地区,气候水文状况明显地受西南季风所支配。每逢雨季(5月中旬至10月底),西南季风盛吹,雨量丰沛,江水也跟着猛涨,经常泛滥成灾。而在旱季(3月至5月中旬)雨量稀少,河流水位下降,在河谷里露出大量沙滩和岛屿,江面变窄,如在伊江上游八莫地区,江的宽度在2月份不足500米,而在8月份则达3公里以上,全年水位平均相差10~11米。在伊洛瓦底江下游的卑谬地区,枯水期和洪水期的水位平均相差也达10~11米。三角洲地区8月份平均总流量为2月份平均总流量的16倍。伊洛瓦底江平均每秒流量为13600立方米。全年总流量为430立方公里,相当于密西西比河全年总流量的4/5。而在伊洛瓦底江下游和三角洲之间的苗旺地区,洪水期江水最大流量为每秒40850立方米。伊洛瓦底江,自北而南流经谷地、平原和下游三角洲,是缅甸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其中,中部平原和下游三角洲,是缅甸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从圭道至曼德勒为伊洛瓦底江上游段,先后穿过三段峡谷,在每段峡谷间是地势较为开阔的平原。这一段河流在崇山峻岭中蜿蜒流过,水流湍急。从辛博以南的敏达村至八莫以北的妙塞迪村,河床狭窄,形成长约60公里的伊洛瓦底江“第一峡谷”,这里江底多岩礁,水流湍急,不利航行。“第二峡谷”是从八莫南面的辛冈村至瑞古市以北的丁包固村,长约23公里。航行虽有困难,但不如第一峡谷险峻。伊洛瓦底江继续南流至达贝金附近又形成“第三峡谷”。此峡谷自达贝金以北约16公里的马垒村至叫苗市,长约27公里。出此峡谷,江面又宽阔起来,直抵曼德勒。此外,富饶美丽的瑞丽江,从中国云南境内流入缅甸,成为伊洛瓦底江上游左岸的重要支流。

  曼德勒至第悦茂为伊洛瓦底江中游。这里,西有阿拉干山脉,东有勃固山区,伊洛瓦底江就在这两山之间自北而南流过。由于夏季西南季风被阿拉干山脉屏蔽,使伊洛瓦底江谷地处于雨影带下,降雨机会特别少,是缅甸降雨最少的地区。年降雨量500~1000毫米,加上气候炎热,蒸发超过降雨量,所以形成全国著名的干燥地带。据估计,河流穿过干燥地带、抵达三角洲顶端时,约有45%的水量被蒸发掉。伊洛瓦底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河流之一,而中游又是全流域水土流失最甚的地区。伊洛瓦底江每年泄入海内约2.61亿吨淤泥,在曼德勒供给0.32亿吨,而在曼德勒以下的中游则供给2.29亿吨,其中主要支流亲敦江流域供给1.09亿吨,其余1.20亿吨来自两岸的无数小山溪。

  伊洛瓦底江中游谷地,是缅甸历史最悠久的地区。本地区面积仅占全国1/8,而人口却占全国30%,本地区历史悠久,向为缅甸经济活动的中心。这里,平原宽阔,在伊洛瓦底江与最大支流亲敦江汇合处,平原最宽可达160公里。中游地区地势平坦,河流流速缓慢,在河床上形成众多的汊流、曲流,河中沙洲也特别发育。

  这里虽属缅甸最干燥的地带,但是,引水灌溉很是便利。早在1000年前的缅甸中古时期,人们就在这里筑堤坝修渠道,引水灌溉,种植水稻。例如叫栖地区的水利灌溉网,就是那时开始修建的。以后又修建了密铁拉湖、曼德勒地区的昌马基河(马达雅河)灌溉网和瑞波地区的模河灌溉网等。这些水利工程的兴建,使干燥地带中出现了片片绿洲,并成为当时的主要产粮区。1976年伊辛水坝建成使10万亩农田受益之外,还可开垦16万多亩荒地成为农田,又能防止伊辛河泛滥,使粮食增产20~30%。在曼德勒市北部的昌马基河下游,兴建的全国最大的水利工程——塞古基水坝,不仅可使近80万亩耕地种双季稻,还可发电和向曼德勒市供水。现在,伊洛瓦底江中游谷地所产的芝麻、花生、棉花和烟草,都是本国工业的重要原料,并有一部分出口。同时,这里是全国重要养牛区,每年有大量黄牛、水牛输往伊洛瓦底江下游和三角洲地区。
  本文标题:缅甸民族的摇篮--伊洛瓦底江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shishui/113.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shishui/113.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缅甸民族的摇篮--伊洛瓦底江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缅甸民族的摇篮--伊洛瓦底江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