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中国的三大三角洲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中国的三大三角洲 > 黄河三角洲-废黄河三角洲(3)

黄河三角洲-废黄河三角洲(3)

时间:2011-02-05 08:19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第三节  农业和土地利用

废黄河三角洲在建国以后经济上获得较快的发展。粮食由不能自给到有余出口;工业从无到有,由几十个作坊、小厂发展到上万个各种门类的工业企业。 1949—1988年工业产值增加 76倍,农业产值增加 9倍,粮食和棉花分别增加了 9倍和 10倍。

但是,由于开发条件较差、经济基础落后,因此,目前在全省仍属于不发达地区,响水、滨海两县尚为全省的贫困县,由国家补贴财政。废黄河三角洲在全省的经济地位如下:

表2-17庞黄河三角洲在江苏省的经济位次(1990)

  

废黄河三角洲地域广阔,人口稀少,土地资源丰富,按1990年人口计,人均土地面积3.5亩,按统计局统计的耕地数,人均耕地1.3亩,(实际上包括滩涂围垦的耕地,估计会超过此数),垦殖指数37%。

废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的特点是①土地利用程度较高,包括水域和未利用土地仅约25%;②耕地占相当比重,达到60%,反映了仍是以农耕为主的特点;③林果牧等多种经营土地面积不大,大致只占总土地面积的2%,这固然与土地质量较低有关,也反映多种经营发展缓慢;④工矿居民点用地接近全省平均水平,但本地区工业与城镇并不发达,说明土地资源的潜力很大。

表2-18废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结构(1986)(%)

  

资料来源:据土地详查资料计算,但未利用土地数偏小,估计未包括或未全面包括滩涂面积。

农业是废黄河三角洲的传统产业和主导产业,占有社会总劳动力的大部分和工农业总产值近一半(响水县的农业产值超过工业),农村总收入的70%以上。

建国后,通过大规模兴修水利,开荒治碱,植棉种粮,农业生产有很大发展,仅响水一县的30万亩盐碱地,已改造了20余万亩,其中水稻17万亩,棉花生产发展更快。射阳老棉区已成为全省产棉最多的县和全国重点产棉县。响水、滨海新棉区1988年产量比1949年分别增加了47倍和29倍。此外,滩涂开发,湖荡利用,使水产养殖业也有很大提高。废黄河三角洲的农业已逐步走上综合开发的道路。

表2-19废黄河三角洲三县农业产值结构(1980)(%)

  

废黄河三角洲三县种植业的特点是:①以粮食作物为主,并以旱作小麦、玉米等居多。3县的粮食播种面积占作物播种面积66%以上,响水、滨海均超过70%,粮食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37.7%,占种植业收入近70%。粮食作物中水稻播种面积仅占31.8%;②经济作物以棉花居主要,占全部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78.5%,尤其是射阳县高达88%,棉花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③单产水平较低,以播种面积计,粮食每亩平均单产316公斤,低于全省342公斤的水平,响水、滨海更在300公斤以下。棉花单产45公斤,也仅及全省平均水平的83%。
  本文标题:黄河三角洲-废黄河三角洲(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sanjiaozhou/24234.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sanjiaozhou/24234.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黄河三角洲-废黄河三角洲(3)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黄河三角洲-废黄河三角洲(3)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