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中国的三大三角洲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中国的三大三角洲 > 长江三角洲-城镇发展

长江三角洲-城镇发展

时间:2011-02-05 07:57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第八章  城镇发展

长江三角洲有着悠久的城市发展史,初建于春秋时期的苏州古城,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东汉以后,随着全国人口南迁和经济中心南移,大运河的开通,使长江三角洲的城镇获得了更快的发展。杭州为南宋首府,苏州、无锡、常州、嘉兴、杭州等大运河沿线城市均是重要的粮运(南粮北调)口岸和商业都会。明清时代,随着蚕桑、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商品经济的活跃,以及资本主义经济的萌发,民族工商业的发展,长江三角洲城市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一方面原有的城市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同时又涌现了上海这样一个重要的港口城镇,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但当时尚未成为整个区域的核心;另方面也产生了一批新的城镇,尤其是小城镇,如苏州的震泽、盛泽、浒关、唯亭、木渎等等。这些新旧、大小城镇构成了长江三角洲城镇群体的基本框架。

鸦片战争后,1843年上海被开辟为通商口岸,1905、1908年沪杭、沪宁铁路相继通车,上海一跃成为我国近代工商、金融中心,成为三角洲的首位城市,而苏州、杭州、无锡、嘉兴等均成为深受上海影响和制约的次中心,近代三角洲城市体系就这样逐步形成。

建国以来,长江三角洲城镇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80年代后进入了新的大发展时期,截止1990年,已有大小城市16个,县城29个,县属建制镇400多个,并全部实行了市管县的体制。

1.长江三角洲城镇发展的特点

(1)城镇密度高,分布均衡。全区包括集镇在内,共有1600多个城镇型居民点,约每30平方公里1个。按建制镇以上的城镇计,约100平方公里1个,为全国平均城镇密度9倍(1990)。大城市密度0.93万平方公里1个,城市随机距离29.4公里,城镇随机距离仅5公里,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城市规模齐全,形成了较为协调的等级规模体系,但特大城市地域内,城镇规模落差大,缺少中等城市。全区16个城市中,按市区非农业人口统计,计有特大城市2个(上海783.5万人,杭州133.9万),大城市3个(无锡、苏州、常州),中等城市5个(南通、江阴、宜兴、嘉兴、湖州),小城市6个(常熟、张家港、昆山、启东、海宁、溧阳)。如按长江三角洲经济区范围,包括南京、镇江、扬州、绍兴、宁波等,则已形成了以上海为核心的较为协调的规模结构。但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市域范围内,均缺次级城市,上海附近最大的卫星城,人口不到20万;杭州附近最大县城人口不到10万人,首位度偏高,影响城市功能的正常发挥。

(3)城市类型多样、职能各异。区内既有上海这个综合性的特大城市;又有杭州、苏州等风景旅游胜地、历史文化名城;南通、张家港、江阴等港口城市;常州、嘉兴、湖州等工业城市,等等。三角洲地区小城镇也是各具特色,有苏东坡称之为“古邑”的千年古城——海宁市的盐官镇,全国的“缫丝之乡”苏州吴江的震泽,丝绸之都吴江的盛泽,“陶都”丁蜀(宜兴),“纺织之乡”常熟市周庄镇,等等。不同职能的城镇,正依据自身的条件,竞相发展。

(4)城镇空间分布呈明显的轴向结构。长江三角洲城市在历史时期主要是沿大运河分布,在铁路通车后向铁路轴线转移,现在呈沿海、沿江、沿铁的轴向分布,形成以上海为龙头,长江为轴线,沿沪宁、沪杭铁路集中分布的态势。两条铁路沿线集中了本区城市的绝大部分,其中上海、苏州、无锡、常州一线是城镇分布的核心带。

近几年,空间分布一个新趋势是结合长江利用和港口建设,沿江及与沪宁线之间城镇,尤其中小城镇有较快发展,如江阴、张家港、常熟以及一批因大型建设项目布局而兴建的小城镇如利港等(大电厂厂址)。

2.城乡关系和城镇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镇之间、城乡之间联系的加强,整个长江三角洲正逐步走向城乡一体化。

表3-15长江三角洲各市人均经济指标对比

  

(1)城市间城乡间生产生活水平差距逐步缩小。据1984与1990年工农业产值中工业比重,人均和地均工业产值和人均收入指标的对比(表3-15),可以看出人均工农业总产值、地均工农业总产值的平均差系数分别由84年的0.50、0.90降低到90年的0.35、0.70;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84年最高者上海与最低者嘉兴相差33个百分点,而到90年下降至19个百分点。此外,在此期间,苏、锡、常、通人均收入由84年的661.7元上升至1366.8元。同时,平均差系数由85年的0.18上升至0.20,变化不大。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乡差别也在逐渐减小。该地区各市市区和其它地区的人均工业产值分别由85年的6882.3元、1374.2元上升至90年的14115.5元和6367.8元,两者的比值由85年的5.0下降至90年的2.2,下降幅度是相当明显的。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经济体制的改革进一步深化以及浦东的开发,城市间、城乡间的联系必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差距必将进一步缩小。
  本文标题:长江三角洲-城镇发展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sanjiaozhou/24226.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sanjiaozhou/24226.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长江三角洲-城镇发展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长江三角洲-城镇发展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