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中国名寺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中国名寺 > 大昭寺

大昭寺

时间:2010-01-29 01:03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拉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位于拉萨河中游北岸的拉萨河谷平原,海拔3600多米,因口照时间长,阳光绚丽,天空碧蓝,被称为口光城。它树木茂盛,名胜古迹众多,有布达拉宫、大昭寺、小昭寺、哲蚌寺、色拉寺、罗布林片等,给古城增添了浓重的宗教气氛。著名的大昭寺就坐落在古城的中心。藏语称大昭寺为“觉康”,意即释迎牟尼佛之寺。它是西藏高原最古老的寺庙,建筑宏伟,气势磅礴。我国的寺庙大多数都建在深山僻静之处,而大昭寺则建在西藏首府拉萨的闹市之中,这充分体现了佛教在藏挨人民生活中的地位,过去它不仅是西藏人民的精神支往,而且也是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地方的最高权力机关就设在这里。

  大昭寺建于公元7世纪中叶吐善土朝松赞于布时期。赞普(藏土)松赞于布迎娶了唐朝的文成公主和尼泊尔的赤尊公主,她们都笃信佛教,于是决定修建佛堂,收藏佛像和佛经,为大昭寺创建之始。初称“惹刹”,后改名“珠拉康”(经堂),又名“觉康”(佛堂),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相传文成公主对大昭寺的建筑曾亲自选址和设计,松赞干布和赤尊公主主持修建。因唐朝是往西天取经,她把寺门向西开,而一般寺门都习惯向南。大昭寺是填湖而建的,现在寺内还有一幅壁画描绘着当时的劳动情景。起初寺庙只有一座两层楼的方形佛殿,后来经过元、明、清历代的扩建,才形成现在所见的面积达25100平方米的建筑群。寺内有经堂、佛殿15座,达赖喇嘛的寝宫、僧舍和原西藏地方的最高权力机关等。这些建筑既具有唐代建筑风格,又具有尼泊尔建筑的特点,式样十分新颖独特。

  凡是到拉萨的游人,都要到繁华的八角街观光,也要到市中心的古老大昭寺去游览。沿途随处可见前往大昭寺朝佛的藏族同胞,他们到寺前脱下藏靴,面向寺门,双手合十,祈祷片刻,双膝跪地,躬身下拜,额头点地,再双手前伸,全身仆于地上,然后起身重复再拜,如此循环往复,五体投地,虔诚地至大昭寺。这些磕长头的人们为了表达对佛的崇敬,有的从清晨拜到黄昏,有的连拜几口,乃至几十口,有的更是从遥远的地方拜到寺前。因跪拜的佛教徒众多,口久天长,寺门前的石铺雨道已被磨成光亮的凹槽。大昭寺红色的门柱,深紫的檐墙,L全的经幢,飘舞的彩带,进出的香容,使寺院充满着肃穆庄严的宗教气氛。

  在大昭寺前广场西侧的小院内,有一株巨大的唐柳,相传为文成公主亲手所植,故名公主柳,距今也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这棵古柳虽然在十多年前枯死,但它仍作为藏汉民族联亲的象征被精心地保护着,而且还在其旁插了几株新柳。在公主柳前还立有三通石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标志着藏汉民族团结友爱的“唐蕃舅甥会盟碑”,又称“长庆会盟碑”。碑文用藏汉两种文字记载了唐穆宗与吐蕃赞普赤祖德赞会盟和好的史实。吐善土国和唐朝在公元9世纪初期,都已由强盛口渐衰落,双方均愿结盟通好。吐蕃便在唐长庆元年(821)多次派使臣到长安情盟,唐穆宗欣然应允,在同年十月遂命宰相和大臣17人与善使于京师西郊会盟。第二年,唐穆宗又派大理卿刘元鼎赴拉萨设坛誓盟。第三年八月立“唐善舅甥会盟碑”作为纪念。其所以称之为“唐善舅甥会盟碑”,是因为自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以后,历代西藏赞普对唐朝皇帝都以甥舅相称,行子婿之礼,以表达“永崇甥舅之好”的缘故。唐蕃舅甥会盟碑高3。 42米,宽0。 82米,厚0。 35米,碑身呈扁柱形,由碑帽、碑身和碑座三部分组成。碑的正面刻盟约,两侧刻双方会盟官员姓名,背面刻唐著的友好历史和会盟经过。这碑不仅是藏汉人民团结友爱的历史见证,而且也是研究唐蕃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在大昭寺门前还有清朝驻藏大臣和琳在乾隆五十九年(1794)撰立的“劝人种痘碑”。当时西藏天花流行,并认为是不治之症,常将病人赶往荒郊野岭,死者甚众。后来驻藏大臣和琳在藏北草原对患者给予安置,发放房舍和食物,使不少人得以生还,藏族人民为之感激,并勒石树碑,称为“痘碑”。碑呈长方形,高3。 3米、宽1。 2米,碑额雕有二龙戏珠图案,碑面文字因口久风化,已辨认不清。
  本文标题:大昭寺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mingsi/4506.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mingsi/4506.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大昭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大昭寺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
推荐中国名寺